深圳成功抵御近十年来最强龙舟水

2020年06月10日09: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深圳成功抵御近十年来最强龙舟水

  6月6日-8日,深圳经历近十年来最强龙舟水。三天内,深圳市最大累计雨量为全省第一,其中连续两天记录到局部特大暴雨(大鹏、深汕),强降雨和雷暴大风叠加,小时雨强达98.5毫米,同时伴10级大风和强雷暴,雷暴密度达到近五年最高。

  狂风暴雨来袭,深圳城市安全运行面临大考。以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任,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工作,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就防汛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市三防指挥部提前部署,落实防御。强降雨期间,深圳市各级各部门严阵以待,全力抢险,全市未出现一起重大灾情和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平稳度过汛情。

  未雨绸缪 全面治水夯实防洪排涝基础

  今年龙舟水期间,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深圳主城区范围没有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这也是连续几年治水工程逐渐发挥作用的表现。

  暴雨中,切实减轻内涝积水灾害,是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举措。城市内涝原因复杂。就深圳市来说,主要是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导致排水条件的不利变化、部分城中村及老旧片区排水管网标准偏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导致管网堵塞、清疏不及时,以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等因素造成积水内涝。

  近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与此同时,结合全市治水工作及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圳市逐步建成以水库、河道、滞洪区、海堤、泵站及水闸等设施为主体的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形成市区联动、防抢结合、应急处置的水务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城市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在地势较低、内涝积水风险较高的西部片区,建成以沙井河口、马田河、上下村、燕罗等骨干排涝泵站为主的排涝体系,大幅提升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极大缓解沙井、松岗、新桥等易涝区内涝积水问题。

  经梳理2019年全市汛期积水内涝情况,深圳市制定了2020年积水内涝点整治计划。

  截至5月底,已完成31个易涝点整治工作,剩余17个将继续强力跟踪推进。还建立积水内涝台账动态报送制度,在历次暴雨结束后及时梳理掌握全市积水内涝点动态变化情况,督促各区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这些举措在本轮龙舟水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位于光明区的马田辖区整体较为低洼地区,从前,每逢大雨内涝都较为严重。辖区居民麦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每年总有几场大雨让社区受灾严重,有时社区工作站办公楼都被水淹到了二楼,政府要出动很多救生艇运送居民。“但现在不会这样了。这次龙舟水,包括去年的台风,社区里都没有再出现积水现象。以前一到下雨,居民就闹心,出入不便。现在下雨,大家都很有安全感,生活不会受任何影响。”

  马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黎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光明区强力推进治水工程建设,治污与治涝并重,2019年,马田辖区有52个易涝点,区街联手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易涝点的工程基本完工。今年汛期前,为加强对易涝点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掌握内涝点雨水井水位、泥沙沉积、井盖开合状态,开展汛情预警,马田街道还在光明区率先启用智能液位监测终端系统。该系统通过后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集成,全面掌握每个雨水井状态,实现实时管理。

  合力防汛 联防联治守稳安全“防线”

  今年4月以来,全省进入汛期。一个多月期间,深圳市数次遭遇强对流、强降雨恶劣天气。6月6日-8日的新一轮“龙舟水”,经气象部门监测,为近十年来深圳市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轮季风降水。

  根据汛情,在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的统筹协调下,各区各单位各司其职,结合职责和区情实际,全力开展强降雨防御工作。气象、水文、海洋等部门及时、准确预报预警,为政府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水务、住建、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城管、交警等部门严阵以待,指挥调度防御力量,第一时间处理行业内险情灾情。

  在全市各个辖区防御一线,三防应急人员全力排查隐患,抢险救灾,力保市民安全。在福田区,三防人员加大了隐患排查力度,共出动861人次、38车次,巡查危险边坡62次、清掏雨水箅366个、易积水路段和易涝点89次、在建水务工程18次、水库11次;罗湖区重点做好插花地和危旧老屋的排查检查,共出动巡查人员6203人次,923车次,巡查危险旧屋50次;南山区加强值班值守,重点部署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并对辖区易涝区域、工地、围墙、危旧房屋等危险区域加强巡查警戒,预置抢险力量和装备;坪山区远程发布预警,出动1236人次,341车次,重点对危险边坡、河道、建筑工地、老旧危房、高压线塔下等危险区域进行隐患巡查,并通过远程智能预警大喇叭系统190个固定点位,在全区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有关单位和市民做好防御工作。

  保城市平安,防汛人员在一线为所有人负重前行。“一看到气象台挂出预警,我们就第一时间全员出动,上路进行值守了。”狂风暴雨中,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杨乐群和十几名同事,在路上坚守了整整两个通宵。“下这么大的雨,不少地势低洼路段会出现短时积水,必须及时排除积水,才能保障路面交通通畅。”排险人员橙色的工服,成为暴雨中的一道动人风景。

  大鹏新区是全市降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新区于6月8日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新区主要领导到三防指挥部坐阵部署防御工作、到灾情一线检查指导,全区出动巡查人数约1486人次,403车次,并出动大流量“龙吸水”排水抢险车抽排积水,辖区对东涌小型山体滑波点进行现场勘查,设置警示标识,转移可能受影响的人员。

  多措并举 提升深圳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

  从2018年成功抵御强台风“山竹”,到今年平稳度过十年最强龙舟水,近年来,深圳应对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的不断提升,得益于深圳市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完善,也是《深圳市提升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实施一年多来的成效初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治理体系创新建设,全力支持、推动市、区两级三防体制顺利改革。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自2019年1月31日挂牌成立以来,依托当前全市构建的“大应急”体系,系统谋划和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努力构建城市安全发展新格局。

  运用科技创新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是当前做好三防工作的必要手段。记者从市三防办了解到,今年汛期,深圳市智慧三防应用系统一期上线,打造了集“预警信息、气象信息、实时监测、综合查询、辅助决策、指挥协同、值班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防防御部署指挥平台,针对指挥协同开发了“防御部署、灾害预警、指挥动态、抢险救灾、靠前指挥”等模块,形成事前有预警,事中有决策,事后有应急指挥的全过程三防业务体系,该系统在本次龙舟水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深圳的天气预警、避险真的很便捷,很智能。”市民刘先生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他告诉记者,上周末,本来全家人去盐田海边度假,结果在周五收到了深圳市应急局的强降雨预警短信,于是果断推迟了行程,躲过了一场近在咫尺的风暴。“而且,我最近发现,在手机地图上,还可以一键查询到离自己最近的室内避难场所。我经常在外面工地工作,以后突然下大雨,就知道该往哪里躲安全了。”据了解,2019年,经市政府同意,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出台《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使用,并首次在“腾讯地图”发布全市所有室内应急避难场所位置信息,方便市民主动避险。

  隐患排查、风险防控是三防工作的重要一环。自2019年以来,深圳市制定出台了《深圳市集中开展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注重源头管控,系统治理,2019年度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出风险隐患557601处,其中自然灾害风险隐患27703处。

  为进一步强化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市应急管理局还印发了《深圳市三防督导工作方案》,组织督导组,围绕三防准备、责任落实、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方面开展全市汛前、汛中、汛后督导工作;推动实施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系统梳理城市灾害防御短板和弱项,加强建设;印发了《深圳市提升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重点任务实施方案》,38项任务措施直指薄弱环节,着重以防为主减轻灾害风险。(记者 戴晓蓉 方胜 关万学)

(责编:陈育柱、李语)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