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开播

2020年06月15日15:5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6月13日,随着熟悉的开场提示音响起,备受期待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在央视开播。

由于这部纪录片的前两季在豆瓣评分为9.4和9.5,因此第三季播出后,满屏的弹幕都是“已查收”,“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走过新石器时代,走过战国秦汉,《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聚焦18家博物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25件国宝,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画像砖、雕塑、造像、金银器、兵器、文书等多个门类。

这一季仍是每集5分钟的体量,每天5集连播,延续了前两季的风格,让珍贵的文物从博物馆走到公众身边,以邻家朋友的姿态、平和近人的风格,讲述历史故事。

第一天播出的《洛神赋图》、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等5件国宝率先登场亮相。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跟随动态的洛神赋图,曹植东返封地的旅程,微风吹起,观者心动。在衣裙飘飞的曼妙仙姿中,人们看到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洛神之美,在寻觅不得、再回眸已成幻影的“惊鸿一瞥”里,爱与美几近幻灭,遗憾化作了旅人最后的相思凝望。

曹植与洛神在洛水的这场“神仙邂逅”令不少网友叹惋伤怀,夸赞“如同看了一部一镜到底的纸上爱情电影。”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是怎么写出来的?好在哪儿?《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里,大数据算法模拟书法真迹,重现了其创作场景,把观众带到“永和九年”的会稽山。

“以简单胜复杂,以无招胜有招”,观众仿佛握着王羲之的笔,即兴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字如其人,文以载道。王羲之的性情、文采、书法完美融汇,跃然纸上。

六朝多名士,人物尽风流。魏晋“第一文艺天团”——竹林七贤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出道”。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墓,时代大致锁定在南朝前期。这组画面集合了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呈现了存世最早的七贤群像,也是已知作品中此番阵容的首度登场。

八位人物姿态潇洒,位置相称地分居两壁,由不同种类的树间隔和连接,这个场景仿如梦境,让后世文人无限向往。

嵇康轻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四十而终;阮籍独自驾车,行到路尽头,嚎啕大哭而后拆返;望穿云烟的山涛;酣畅醉卧的刘伶;吟诵《思旧赋》的向秀;擅长弹奏的阮咸;善于清谈的王戎。

六朝模范给观众吹来魏晋文艺的清爽“山风”,也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文化传奇。有网友调侃道,“这就是所谓大佬的聚会呀!”

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第三季新颖的技术表现和创新的解读也让本届网友大开眼界,“连错别字修改都不放过,如此真实还原自然书写。王羲之不要面子的吗?”“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这个拼图很烧脑,这就是传说中的混搭风!”

创作组不仅关注人们耳熟能详的“魏晋风度”、“大唐气象”,还把更多眼光投向包括制造业、工程学、法治建设、对外贸易等方向的文明物证。

比如《立狮宝花纹锦》,以现代设计师视角解构唐代丝织品工序,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编程”思维诠释“大唐新样”。又如《阿斯塔那俑与文书》,以剧场形式还原了一场发生于唐代的诉讼纠纷。

第三季之所以聚焦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该片总导演徐欢认为,这是文人意识觉醒、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呈现包容性、多元化的时期。

该片总制片人史岩则表示,第三季继续了前两季的风格,但又在内容和技术呈现上取得突破和创新,文物的厚重分量通过最现代最流行的艺术方式得到表达,堪称纪录片的“轻骑兵”。(记者 张曦)

(责编:陈育柱、李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