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7月3日发布,在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中,深圳的综合排名位居榜首。
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由三个分项指数、五个指标组成:“规模指数”由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两个指标构成;“效率指数”包含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结构指数”即上市公司产业新兴度。这当中,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在规模指数中各占1/3和2/3的权重,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在效率指数中各占1/3和2/3的权重。结构指数反映的是某城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产业新兴度均值。最后,对规模指数、效率指数和结构指数的排名进行加权求和,产生各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的总得分。
不难看出,只有一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个头大且科技含量高、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城市排名才能靠前。
城市的发展靠的是资源要素的集聚与推动,尤其是资本的力量。企业上市后就是在吸纳全国甚至全球的钱来撬动自身发展,城市也就像多了一家吸引资本流入的发动机;这样的“发动机”越多,城市的资本集聚能力就越强,发展动力也更强。
一个月前中天精装在中小板上市,使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累计达308家,超过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尽管二者的排名还会出现“拉锯战”,但说明深圳实力不俗,而且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有利于深圳上市公司数量的壮大。
报告显示,深圳的“规模指数”比不过北京,和上海持平,但因产业新兴度排名更前而超过了这两个金融重镇。
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代表着城市的过去,产业新兴度才真正代表着未来,也最为资本青睐。在资本市场,新兴企业的市盈率远远高于传统企业,就已经表明了资本的态度。而科创板的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也将加速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整合。要保持资本活力,深圳必须提升产业新兴度。
产业新兴度才是未来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去年深圳地均GDP达到13.48亿元,但和对标城市相比仍有差距,香港约为21亿元、新加坡为33亿元、东京为31亿元、纽约则接近90亿元。要提高地均GDP,就必须发展效益和产值更胜一筹的新兴产业。只有让产业结构变得更“新潮”,深圳才能保持资本活力、奋力实现“双区”建设使命。(首席评论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