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业总资产已超15万亿元。图为拥有众多金融企业的福田中心区。(资料图片)
作为深圳支柱产业之一的金融业,随着特区发展不断壮大,现在金融业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40年间,深圳金融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业务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勇立潮头。
不到1%的从业人口创造了全市超1/7的GDP
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67.63亿元,同比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3.6%。金融业税收持续增长,全年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关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522.4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7%,继续稳居各行业首位。这意味着深圳金融业以不到1%的从业人口,创造了全市超1/7的GDP和近1/4的税收。
银行业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逐年平稳增长,2019年年末资产总额达8.9万亿元,相比可查数据的2007年末(2.09万亿元),增长逾4倍。2019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9万亿元,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5万亿元,存、贷款规模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2007年末,深圳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7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各项贷款余额1.01万亿元,略超广州。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金融业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4.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8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69个百分点。
证券公司总资产、营业收入均位列全国第一
证券业方面。2019年末,深圳22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71万亿元、营业收入841.89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净资产4198.81亿元、净资本3290.41亿元、净利润308.5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均仅次于上海。2019年末,深圳非银资产管理总规模超12万亿元(含券商资管、期货资管、公募基金非公募业务和私募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占全国的1/4。其中,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余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17.5%。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1.1万亿元,同比下降29.3%。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为4566家,管理规模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
保险业方面。2007年深圳保险业迅猛发展,拥有保险法人机构8家,各保险公司总资产371亿元。经过十几年发展,2019年深圳保险法人机构已达到27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4.85万亿元,法人机构总资产位居全国第二。2007年原保费收入183.7亿元,到了2019年,深圳保险市场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84.47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每年近乎翻倍增长。
深圳金融业实现众多领先全国的改革创新
除了资产规模等各项指标大幅增长,过去40年深圳金融业实现了众多领先全国的改革创新。新中国第一笔国债交易、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上市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机构、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等均出现在深圳。
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列第11位,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和北京。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最早于2007年发布,2014年深圳位列第25位,2015年第23位,到2019年深圳排名第14位。这说明深圳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金融界的关注与肯定。
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来,深圳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未来,深圳金融业将充分利用“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应用,再创金融发展史上新辉煌。(记者 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