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莞惠轨道交通一体化提速

2020年09月04日09:44 | 来源:深圳商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圳地铁将延长至东莞惠州

  地铁已成深圳市民主要出行工具。 (资料照片)

  3-5年内,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 (资料照片)

  国家交通运输部9月2日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原则同意深圳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体系建设、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3-5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航线数量破百条

  据交通运输部《意见》,深圳将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包括修订完善《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布局规划》,加强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打造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衔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建设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培育本土全球网络型航空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四型机场建设,全面试行行业新政策、新技术,创新开展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务、行李全过程跟踪等数字化应用,打造体验最佳的国际航空枢纽。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推进大湾区机场群层面信息共享和协同管控。

  推进深圳航空物流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快件集散中心;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实施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机组免办边检手续政策,探索“一检到底”、为粤港澳大湾区旅客提供便捷顺畅的运输服务。

  预期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通过3-5年时间,实现与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连接的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

  多条地铁延长线衔接惠莞2年内启建

  《意见》称,将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深圳将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依托西丽、机场东枢纽建设,探索由地方主导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模式。开展铁路枢纽用地立体分层设权、分层出让,推动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

  计划在1-2年时间里,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深圳地铁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通过3-5年时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西丽枢纽和机场东枢纽建设完成。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此前深圳已提出将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实现至2022年全市轨道通车里程达570公里,2035年超过1000公里,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达七成。同时致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1小时通勤、2小时通达的都市圈交通发展目标。据中规院深圳分院大数据,目前深莞惠三市每日城际出行量超百万人次,跨界通勤总量达到了60万级,深莞之间日均跨界通勤人次达到34万,深惠、莞惠之间的跨界通勤人员也在13万人次以上。目前,这些居民跨界出行方式仍以公路为主,轨道接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设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

  《意见》支持深圳建设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包括完善深圳港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动平盐、平南疏港铁路改造,加快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启动黎光内陆港前期工作。创新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疏港铁路运维和服务模式。发挥地方政府、港口物流企业、铁路运营企业等多元主体在疏港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主动性,优化运输组织流程。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多式联运相关方信息,推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的互联共享。

  按照预期,深圳将通过1-2年时间,完成深莞惠地区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运营模式研究、选址研究、疏港铁路规划方案研究,完成平盐铁路改造详规,完成平南铁路前期研究并启动建设,完成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并投入运营。通过3-5年时间,平南铁路改造完成,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动工。与东莞就黎光内陆港建设达成一致,用地得到落实,完成黎光内陆港和平湖南至黎光铁路支线的前期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市铁路运输货运量占比仅0.3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2%)。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深圳计划推动“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依托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实现“港口-城市-交通”协同发展,完善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机荷高速立体复合改扩建探索自由流收费

  根据《意见》内容,深圳将研究以机荷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打造集桥、隧、路为一体的高速公路网复合格局。并探索自由流收费技术,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计划在1-2年时间里,启动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并在3-5年时间里实现项目完工。并初步建成基于BIM的智慧化建设管理平台,实时诊断物理实体状态,实现对建管养运全过程的“可知、可测、可控”,提升高快速路建设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实现以ETC扣费、高清车牌识别辅助稽查的收费模式,建成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测试系统,形成自由流新型收费示范。

  记者了解到,根据今年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信息公示”,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计划采用立体复合通道模式,立体层、地面层均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100km/h。其中,立体层总长约41.9km,布设互通式立交4处,上下匝道4对。地面层总长约43km,布设互通式立交14处(其中预留1处)。项目曾计划年底开工建设,2024年底实现通车。

  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

  《意见》透露,深圳将推动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包括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推进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建设。通过1-2年时间,前海枢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妈湾港区、蛇口邮轮码头、深圳地铁等为代表的一批城市新型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运营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推动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在深圳测试及试点应用;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计划通过3-5年时间,建成深圳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完成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信号灯“一张网”调控等项目,精准管控和精细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应用试点相关政策及标准,建成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打造1-2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线路。基本构建覆盖全深圳的北斗地基增强网络,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的深度应用。

  此外,深圳将研究应用新技术实现经济杠杆调节道路使用。通过3-5年时间,出台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城市核心区小汽车使用相关政策,构建交通需求调控与绿色出行改善的良性互馈机制,力争试点片区高峰期公交机动化分担率不低于80%。(记者 肖晗)

(责编:张晨牧、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