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尚新定义·对话皮革 | 魏素莹:“非遗+皮革”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素莹。受访者供图
非遗生活皮革产品展示。受访者供图
近日,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素莹接受人民网专访,畅谈非遗工艺与深圳皮革行业的深度结合,以及对行业研发设计、数字化的看法。她希望,通过“非遗技艺+优质皮革”促进深圳皮革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非遗生活成立于2015年,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意设计,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潮流时尚相结合,目前已实现粤绣(潮绣)、水族马尾绣、苗绣等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统刺绣皮上绣”工艺创新,累计开发超过2000款创意设计的皮革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和银奖。
“深圳皮革行业跨界尝鲜意愿较高”
人民网:非遗生活创立的初心是什么?
魏素莹:大多中国非遗项目需求少、收入低,导致年轻人不愿学,传承困难,后继无人,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困境。我们希望通过提升非遗的文化附加值,破解非遗的窘境,通过产业化更好地带动非遗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广泛引起社会关注,更大力度、更具社会性地保护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创新,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更好地发扬光大。
人民网:为什么选择扎根深圳?
魏素莹:深圳皮革行业从业者普遍有着诸如思想开放、重视设计、敢于跨界创新、大胆启用先进科技等“深圳特色”的优秀品质。得益于此,深圳皮革行业跨界尝鲜的意愿普遍较高,非常适合我们开展“非遗技艺+皮革”的创新尝试。此外,深圳还是“设计之都”,深圳皮革行业的设计力量不容小觑。
“用设计创新突破非遗衍生品价值天花板”
人民网:非遗生活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魏素莹:首先是非遗资源优势,我们已经与80余项国家保护非遗项目的100余位代表性传承人战略签约并展开合作,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非遗项目传承人网络优势;其次是设计优势,我们链接了国际新锐时尚类设计师120多名,构建了国际新锐时尚设计师网络;最后是产品研发优势,我们完成了箱包手袋、家纺产品、首饰饰品、酒具茶具、文具用品等逾13个产品品类的研产销,实现全生活方式产品类别的供应商资源整合。
人民网:如何看待研发设计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魏素莹:依靠设计驱动的产品创新,我们不断突破非遗衍生品价值的天花板,持续引领非遗产业发展。
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非遗技艺与皮革的技术融合,在产品研发、服务设计、体验设计等方面有巨额投入。比如我们通过“皮上刺绣”开发的一系列时尚手袋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多次在国际的品牌推广展会上赢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
“用非遗力量撬动深圳皮革活力”
人民网:非遗生活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魏素莹:我们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创新与实践。除常规的自媒体、线上销售、社群、SCRM等基础数字化功能之外,我们还实现了10余项非遗项目的简介、教学培训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尝试多平台的直播互动,开设WEB端的AR增强现实线上展厅。接下来,非遗生活会与新锐科技进行深度链接,开展非遗元宇宙的规划与建设。
不过,数字化创新与实践也存在难题,比如,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如何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发展阶段,不断优化调整。
人民网:非遗生活如何进一步助推皮革产业发展?
魏素莹:我们希望继续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与创意设计,用一款款“非遗技艺+优质皮革”的时尚手袋产品为深圳皮革产业带来人文的、高附加价值的、可持续的产业跨界启迪,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受益于深圳皮革行业多年来形成的基础,我们在开展“非遗技艺+皮革”的创新尝试时,得到了深圳皮革行业业界的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接下来,我们要用非遗力量进一步撬动深圳皮革行业的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