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用心用情“妆点” 迎接四方宾客

▲6月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布展火热进行中。 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南登录大厅中央,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完成最后的大屏搭建及调试。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摄
气势恢宏的文博会主场馆是如何打造的?开展前的最后冲刺,工作人员都在忙什么?会场隐藏着哪些小细节和巧心意?相信市民朋友都很好奇。带着这些疑问,6月5日,深晚记者赶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提前探营文博会。
南登录大厅
线下服务24小时待命
第十九届文博会即将打开大门,以文会友,博览天下。今年,文博会将第十四次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5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同时组织邀请了100个国家和地区、2万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为了以完美姿态接待四海宾客,主场馆内各项准备工作自6月3日起便紧锣密鼓有序开展。
5日上午,深晚记者来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南登录大厅外广场,见到建筑工人梁师傅和工友正在为文博会主视觉艺术装置进行最后“妆点”。“这个挺‘娇贵’的,手指摸一下都容易留下印记,所以要再三检查,这可是展商们第一眼见到的门面。”梁师傅小心翼翼,围着装置慢慢查看,稍有瑕疵处,他就一点一点将手中托盘里的蓝色油漆轻轻刷上去。梁师傅告诉深晚记者,相较平面上漆,主视觉艺术装置的立体面对工艺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不过自己和同伴一定会尽全力争取完美完成这项工作。
走进南登录大厅,测温席、咨询台、寄存处均已搭建完毕,参展商报到处、缴费及会刊购买处、票证中心、主场服务处、票证服务处、志愿服务站等后勤服务部门,有数十位工作人员已就位。即便当时正处午餐时间,但仍然不断有展商前来办理证件或咨询细节,均能得到及时、满意的回复,令人感慨文博会不光云上“永不落幕”,线下服务也是“24小时待命”。
深晚记者在服务台前偶遇前来办证的茶器展商雷小姐,作为文博会的老朋友,雷小姐对本届文博会在便捷性上的升级尤其点赞:“今年的手续特别简单,不光体现在参展商现场办证等环节,运送货品也是,我刚有两车茶器进场,只需验证我的个人信息,不用再反复核验司机资料,真的快速高效很多。”
在观众主入口南登录大厅正中央,一个小型施工队正忙碌着。此处是今年现场展陈的亮点之一,除了打造真实魔方立体造型“文”字之外,还将使用可透视效果滚动播放“数字中国”主题视频、各省市宣传片、文博会宣传片、各省市拳头产品推介片、舞剧《咏春》等演艺剧目内容,做好文博会和深圳本土精品IP的宣传推广,展示各地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情况。此刻,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完成最后的搭建及调试。记者驻足观看,随着画面变幻,“小水滴”在大屏上精彩跃动,这只小可爱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文博会加油鼓劲。
场馆内部
建设景象热火朝天
沿着扶手梯登上二楼平台,深晚记者首先进入到9号馆数字文化馆。这个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的展馆,将全面展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取得的成果,带来数字化浪潮下创意与灵感碰撞的惊喜。从高处俯瞰全场,随处可见戴着黄色安全头盔的工作人员穿梭其间,虽然忙碌,但有条不紊。各种切割声、电焊声、敲击声、马达轰鸣声,鼎沸不息;大家各司其职,搭钢架、挂海报、装射灯、铺地毯,干劲满满。
深晚记者在该场馆内看到,华为、中国电影、小彼恩等国人熟悉的品牌展位已初见雏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出版集团的吊旗广告也已腾空而起,而不少工人还在紧张作业,一丝不苟对照设计图纸悬挂电影海报,钉上展台LOGO。还有位身手敏捷的小哥,在人字梯上安装射灯,为提高效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双腿夹住人字梯左右腾挪,真是艺高人胆大!
随后来到10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A馆,在这里,各省区市的代表展团将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在满场飘扬的北京、浙江、河北、辽宁吊旗广告下,堆着满满当当的安装设备、木料板材。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逐渐从空荡荡变得丰盈的场馆,记者想起一位同事曾在手记里提起自己的文博前夜印象:运送展品的货车来来回回,戴着安全帽的施工人员爬上爬下,遍地都是各种精美展品,一转身又看到布展艺术家……震撼、敬佩、自豪之心油然而生!
漫步在多个场馆之间,想到还有一天就将看到气势恢宏的文博会场馆,令人倍觉兴奋。的确,这里的一点一滴都沉淀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着文化产业的兴旺发展。(记者 赵伟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