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深圳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2023年09月17日08:25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圳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

  深圳光明区东北部一块99平方公里的土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曾经以农场闻名的光明,如今已蝶变成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聚宝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大科学装置破土而出,高精尖创新人才集聚,世界一流科学城轮廓初现。

  光明科学城犹如科技创新强劲引擎,激发深圳科技实力不断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和科技创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今年以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核心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平台

  9月12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刊发了一项重磅成果——深圳科学家团队通过解码30万个细胞,成功构建了国际上最全免疫细胞图谱,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精度。该研究工作依托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成。

  “合成生物大设施的自动化、高通量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人员王泽帅说,在研究过程中,仅需要两到三名工作人员就能够在一天内制备上千块孔板,且每一块均能够按照实验要求添加细胞裂解液和引物,大设施高效的工作方式使研究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深圳着力建设光明科学城,就是希望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策源地”作用,加快突破科学前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光明科学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元,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一批重大科研载体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20余支院士团队汇聚光明,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超147项,“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全国推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7.6%。

  面积不到百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

  “梳理全球科创中心发展实践,全球重要的科创中心一般都拥有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一流的创新平台条件、一流的创新教育人才和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表示,深圳正在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中心的部署要求,系统推进,全面突破,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世界一流大学较为缺乏,大科学设施布局较晚,基础研究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对此,深圳超常规布局,大力度“补短板”,加强基础研究和院校建设。

  实施基础科学深研行动。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完善“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建设完备实验室体系,支持鹏城实验室、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建设,积极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广东省实验室和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推动基础研究机构高水平发展。

  实施教育高地攀登行动。建设高水平大学,争取深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推动南方科技大学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筹建一批新高校,加快筹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推进深圳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统一规划、一体化建设。

  创新产业集群孕育成型

  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的车流物流川流不息,和堆叠成山的集装箱打破了金狮湾畔长久以来的宁静。

  前几天,1580辆比亚迪海豚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港口完成装船作业,搭乘“长达隆”号滚装船将抵达泰国林查班。目前,港区汽车滚装货源日益稳定,出口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就在离港口5分钟车程的园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已实现投产,二期正加速冲刺投产。深圳新能源汽车出口热潮,带动小漠国际物流港水涨船高,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以技术创新卷动全球乘用车市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等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强劲的发展动能。

  目前,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数据显示,深圳新能源优质企业、新能源中小企业、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和城市综合指数均在全国居首。

  以产业技术体系能级的提升推动新兴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深圳在5G、8K、人工智能、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居世界前列,培育了华为、大疆、迈瑞、比亚迪、云天励飞、微芯生物、北芯生命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打造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深圳正抢抓机遇布局新赛道,培育产业增长新动能。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在实施新兴产业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壮大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拓展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前不久发布的《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显示,根据全球科学家评价综合统计分析结果,深圳成为全球创新人才最为向往的“理想之城”。

  报告还指出,在支持人才充分发挥智慧、实现自身价值的城市人才环境方面,科学家们对深圳的评价超过国内其它城市。在支持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才无缝融入和紧密合作方面,以及全社会对于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尊重、支持程度方面,深圳也获得了较高评价。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表示,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而深圳是全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城市。

  与深圳一拍即合的颜宁“归去来兮”,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沈向洋、徐扬生等院士不约而同相聚深圳“老友记”传为佳话……可以预见,“颜宁效应”和创新生态,会让越来越多的全球顶尖人才慕名而来。

  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新增全职院士17人,增至94人,高层次人才累计超2.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人。

  多年来,深圳全面推进科技、产业、管理、金融、文化、行业模式等方面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为特征的深圳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整个城市正成为一个大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深圳如何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朝着国际创新生态标杆城市稳步迈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加快建设深圳零一学院、科创学院,优化外籍人才服务管理。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设立产业子基金,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工具,设立实施知识产权证券化专项计划,办好“深圳创投日”活动。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环境,推动科研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记者 闻坤)

(责编:陈育柱、李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