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良:让老师们应用信息技术像用粉笔一样自然
10月20日,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福外高中”)在400多所学校中脱颖而出,入选25所“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高中学校。
用平板电脑投票、抢答,课堂互动氛围轻松;向学生推送个性化作业,精准实现查漏补缺;在食堂刷脸用餐,排队时间大幅缩短……近年来,福外高中以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教学、管理、评价,办学质量迎来整体跃升。
“获得‘智慧教育示范校’称号是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开启学校智慧教育新阶段的探索实践。”近日,福外高中党委书记沈志良接受人民网专访,介绍该校发展智慧教育的特色与思考。
“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特色来抓”
人民网:智慧教育是如何在福外高中落地的?
沈志良:2016年2月我来到福外高中,恰逢学校新改扩建,我就在思考学校如何向前发展,在办学质量、学校管理上更上一个台阶,与新校园的改造相匹配。
以2016年深圳创建“智慧校园”为契机,我们决定把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特色来抓。福田区也非常重视,先后投入7800多万元,让学校软硬件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2020年,学校全面启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2.0行动工程。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是说“要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像使用粉笔一样自然”。新的时代,信息技术要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技能手段。
我们努力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引进了智课网、智学网这些及时反馈、及时互动的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学科知识、进行师生互动,效果非常好。
人民网:如何让老师们改变教学习惯,适应数字时代的课堂?
沈志良:现在我们讲的信息技术,不是过去简简单单做个课件,更多是教育观念、育人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信息素养得到真正提升。这也是当初推广时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从12人的核心团队“先行先试”,到现在80%的老师都熟练掌握运用,经历了3年左右的时间。
首先从年轻教师做起。他们对信息化平台的接受度更高,迅速适应了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快脱颖而出。
从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到设置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授课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有兴趣,师生互动平等而愉悦。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很多老师体验到了做教师的快乐,成长也是“倍速”的。
当然,我们也会经常举行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从最初学校牵头组织,如今,已变成老师们主动接受、主动学习。
“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因材施教”
人民网:怎样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沈志良: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纽带作用,我们在学校智慧教育中形成了“三环四自”的教与学模式:
课前,学生收到资源推送,自主思考并发现问题。课上,平板教学让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变得非常及时,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中实现自主突破、自主建构。课后,学生收到根据薄弱点推送的个性化练习,实现自主提升。
通过大数据对学生个性的甄别和把握,有针对性地提升,真正回归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也大有改观,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我们的高考成绩上得到充分体现。2016年学校本科上线率46%左右,目前已经超90%。不到7年,本科上线率翻番,这离不开老师们的努力,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撬动。
人民网:数字技术怎样赋能育人方式的转型?
沈志良:在推广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也特别欣慰地感受到,学校育人方式上的转变。
教育讲究立德树人,先做人后成才。如何让育人更有成效?我们结合新课改、广东省高中生综合评价,以及学校培育“鲲鹏少年”的育人目标,自主开发了一套综合评价系统。
每学期,学生参加的社团活动、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都会录入综合评价系统。经过高中6个学期,系统就会生成学生各方面表现的数据模型,形成一个“鲲鹏学子”的立体画像。
在福外高中毕业的学生,除了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还会有着强烈的学校痕迹。每位“鲲鹏学子”毕业时,要学会1—2项体育技能,为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打好基础,要通过1—2门音乐或美术模块教学,实现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建起区域共享的数据高速公路”
人民网:智慧教育是否会造成学生课堂分心或沉迷电子设备?
沈志良:信息技术使知识库容量变得非常大。在课前课后,除了老师的推送,学生还会涉猎很多其他领域或不相干的内容,的确会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冲击。
如何克服这个弊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把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也是我们后续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数字时代,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我们对学生的智能手机严格管理,杜绝在校园生活中无序使用。
另一方面,我们用好政府投资,大力开发校内信息技术平台,让它在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我们已基本建起校园局域网,全面覆盖教室、操场等空间。平板限制在教学区域使用,保证其在内容、时间上都得到有序控制,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人民网:智慧教育未来还有哪些需要提升?
沈志良:最大的问题是,老师在电脑备课时有非常多的材料,但快速找到真正有用、非常贴切的比较难。因此,还需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等,增加更为匹配的数据和材料。
此外,在上海、北京等地调研时,我们了解到,有些地方搭建起了区域共享的智慧化平台,像一条数据畅通的“高速公路”,供每个学校作为终端使用。
这样的区域平台更有权威性。教学资源互通的资源整合,最终效果一定是“1+1>2”。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搭建相应课程等,必然是事半功倍。
目前国家对于教育数字化高度重视,深圳市、福田区也都在大力投入搭建数据平台,努力走在全国智慧教育的前列,相信未来可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