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频道

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深圳举行

为保护植物多样性贡献更多智慧

王星 李星瑶
2023年12月08日15:47 | 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小字号

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深圳举行。主办方供图

仙湖植物园举办“‘蕨’处逢生——蕨类植物展”。主办方供图

12月6—7日,以“保护中国的植物多样性”为主题,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深圳举行。

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是我国植物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会议。今年,会议落地深圳,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公园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主办,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承办,进一步彰显深圳在建设植物园、保护植物多样性方面的先行示范作用。

直面植物多样性保护挑战

“一个物种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12月6日,在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开幕现场,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洪德元院士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

保护植物多样性在维持全球生态环境,支撑人类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们熟知的杂交水稻为例,它的成功研发离不开一株在海南发现的野生稻。植物多样性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到全球气候变暖,植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高等植物3.7万种,其中约15%正受到生存威胁。

保护植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技术的兴起为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的可能性。

“真正保护好植物多样性,需要我们理解植物、研究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适应什么生态环境。”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院士说。

朱健康介绍,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不仅可以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保障措施,还能够“创造”出新的多样性,“让植物更具适应性,发挥更大的作用。”

开幕式现场,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华大时空中心植物活体库”正式揭牌。

该植物活体库致力于保护和保存世界上的植物活体资源,现已收集活体植物约1000种,其中国家2级(及以上)保护野生植物约20种。通过对植物资源的保存和研发,将更好地了解植物、保护植物。

聚焦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植物园迁地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家植物园的创新发展”“国家植物园活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设规划”……

为期2天的会议里,资深专家、中青年骨干和后起之秀汇聚一堂,围绕植物多样性和中国植物园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了一场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盛宴。

植物园是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资源开发利用、园林园艺展示和游览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以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全面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3年,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并加强与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协同,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植物园就像是濒危植物的守护者。”洪德元分享道,植物保护离不开基础研究,包括摸清有哪些濒危植物、极危植物,开展种植以及植物回归,植物园能够为此类基础研究提供空间,更加有效地保护植物。

在他看来,仙湖植物园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不仅景观优美,专类园的建设也十分出色。

目前,仙湖植物园已建成各类植物专类园和保育基地25个。其中苏铁类收集了240余种,是世界保育苏铁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蕨类约1000种,是我国大陆保育种类最多的蕨类基地。

与此同时,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也不断赋能中国植物园的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助力国家智慧植物园建设”“智能保育数字化体系的构建与展望”“数字新媒体互动光影艺术在植物园夜游中的运用”……活动现场,围绕“数字时代的植物园管理”的系列报告,充分展现了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

构建全民参与保护新格局

420余种多肉植物让人目不暇接,风格各异的植物景观引人入胜,展现异域生态之美;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50种附生蕨类,其中鹿角蕨属全部18个物种齐整亮相,难得一见……

本届学术年会期间,仙湖植物园不仅是一个闪烁着思想火花的交流场,还举办“多肉植物科普展”和“‘蕨’处逢生——蕨类植物展”,为公众带来更有特色的奇趣体验。

在深圳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杨焕明院士看来,植物园是城市里一个生机勃勃的博物馆。

如今,这个博物馆正在邀请更多市民走进来,不断提升其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功能,讲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大会报告环节,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员梁呈元聚焦“植物园如何讲好文化的故事”,介绍了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文化底蕴以及在文化展示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仙湖植物园研究员张力则以苔藓科普为例,分享了专类植物的科普教育探索。他介绍,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第二大类群,但因其体态细小、受关注度较小等原因,相关的科普活动难于开展。

从2007年开始,仙湖植物园苔藓团队同以澳门市政署为代表的多个机构合作,通过举办科普展览、编写科普读物、开展公众讲座、开办青少年研学活动、走进中小学等方式,在苔藓科普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此外,在“自然教育与科学传播”专题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各抒己见,为构建全民参与的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探讨更多可能性。

本届学术年会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植物多样性保护新理念、新方案不断涌现,为推动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智慧力量。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