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陈晓非:建议在河套打造基地研究风险科学

2024年07月31日14:42 | 来源:南方Plus
小字号

原标题:委员说|陈晓非:建议在河套打造基地研究风险科学

  2024年7月30日,在国务院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一周年前夕,政协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聚焦打造科技硬核,大力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专题协商会举办。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主持会议,深圳市委副书记余新国出席会议,多位深圳市政协委员围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发展建言献策。

  在发言中,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讲座教授陈晓非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风险的复杂性日益增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联系,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我们以前不熟悉的、处理经验较少的新型风险和各种“黑天鹅”、“灰犀牛”极端尾部风险层出不穷,为此,需要开展以技术创新和多学科交叉为核心的新型风险问题研究。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据介绍,2019年,南方科技大学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建成立了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依托南科大地球空间、海洋、环境、数学、金融、管理等基础学科优势,汇聚了一批专注于新型风险和极端风险的顶尖科学家团队,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地震局等密切合作,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陈晓非从事地球物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曾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根据他的观察,当前的风险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新型风险和极端风险的理论和实际研究都相对较少。这些风险由于其新颖性和复杂性,往往难以用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来处理。二是风险研究常被认为是“软科学”而缺乏科研支持力度,但实际上它涉及到大量的硬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装备监测、预警预报等。三是风险的跨学科研究不足,风险在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体系中传导和演变规律尚不清晰,缺乏系统的跨学科研究框架和方法论。

  陈晓非认为,风险科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是全球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求。他建议深圳市高度重视“风险科学”的研究,以河套合作区的国际合作优势政策为基础,重点针对具有前瞻性的新型风险和极端风险研究,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风险科学的研究高地和实践示范基地。

  基于此,他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设立专项,重点支持具有前瞻性的新型风险和极端风险研究。如开展跨领域跨系统的风险交叉传染问题研究,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不同系统间的风险传导和演变规律与实证案例,并将跨学科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纳入基础研究和科技研究支持范畴。

  二是联合香港、澳门两地大学及机构在河套设立针对风险科学的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成果转化。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机构合作,在河套深圳园区建立风险科学研究机构,重点针对城市地质灾害等新型复杂风险、“黑天鹅”等极端风险、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传导风险等理论与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利用新型研发机构政策灵活性,创新适应于风险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评价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研究成果在硬件装备、软件系统及咨询服务等方面技术转化。

  三是依托河套政策优势,建立风险科学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对跨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不仅需要专才,也需要专业通才;进一步支持深圳开展的国际会议、对外培训等活动,为多个国家与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深圳智慧;建立风险科学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开展城市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预测与管控领域国际交流,促进硬件、软件及咨询服务等方面技术转化,推动5G通讯、物联网、云平台、无人机等灾害应对相关的技术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助力深圳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摄影】南方+记者 朱洪波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