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设人工智能专区 全面融入AI元素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中,“新质生产力”“大力提振消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成为关注焦点。今年5月,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本届文博会将如何发力?又将有哪些“新元素”彰显“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实力?记者日前采访了文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
AI赋能 强化“文化+科技”体验
2024年文博会上,三星堆17件文物串联成裸眼3D视频、甲骨文的演变历史被搬上360度冰屏……各个展区极具特色的文化数字化场景让市民眼前一亮,丰满了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具象化表达。2025年,文博会将继续融合文化和科技,激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让文化“活起来”。
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据了解,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以AI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推进展会数智化、精细化运营。在展区设置上,将特设人工智能展区,邀请国内头部AI应用企业参展,全面展示基于最新AI技术的应用场景,同时,创新推出“AI会展秘书”,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提升参展效率;新增文化科技金融展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组展内容上,展会将全方位融入“AI”元素,加大AI在各展区的布局,设置更多AI共创互动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
此外,本届文博会还将进一步重点组织展示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文化出海的“新三样”企业,特别关注数字文娱、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消费等方面,深入挖掘并组织一大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和发布行业顶尖新技术、新产品。
以展带商 激发消费新活力
以博见长,以展带商。文博会博览与交易两翼齐飞,展会上优秀的文化产品不再是僵硬的“摆件”,市场化赋予产品真正的活力。
今年,展会将全面提升规模和品质,推动交易实效迈上新台阶。一是促交易手段更加多元且高效,紧密围绕参展商的实际交易需求,精心策划22项务实有效的促交易措施,预计将吸引超12万名海内外专业买家线上线下参会、采购及洽谈合作。为确保交易撮合服务“永不落幕”,文博会还将提供从展前到展后的全方位全年促交易服务。
二是文化消费新场景创新且丰富,激发消费新活力。本届文博会设立了文化消费·文旅融合展,以及文创中国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文博会礼物展区、文化产品直播展区、游戏电竞展区、潮玩文化展区、户外文旅和运动展区、时尚生活展区等多个特色专题展区,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赋能“文博会消费季”,充分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同时,加快推动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全力打造一场盛大的文化消费盛宴。
扩大出海 提升国际合作力
近年来,文博会每年都吸引国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历经二十载匠心培育,文博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坚实桥梁。据统计,二十届以来,展会已成功链接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过7万个。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继续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举办文化产业招商会、推介会、新品发布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为国内外各地、各文化企业搭建起全新的文化产业招商推介和投融资服务平台,以更高站位打造文化开放与出海超级交流交易平台,旨在构建起贯通产业链上下游、链接海内外市场的文化共同体。
具体来说,本届展会将设立文化出海展区、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等多个专题展区,组织具有出口潜力的文化企业参展,借助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资源优势,助力参展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线上交易平台一体化建设,推动承载东方智慧的中华优秀文化IP在世界大放光彩。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