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出品舞剧《敦煌归来》全国巡演第二站登陆福州

4月13日-14日
深圳光明原创舞剧《敦煌归来》
2025年巡演第二站
亮相福州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
这部以晚唐时期“敦煌信使团”为原型
融合历史厚重与现代美学的舞剧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港口福州
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深圳光明本土原创精品舞剧《敦煌归来》由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出品,深圳市光明区签约文化名人胡沈员担任制作人和总编导,深圳市光明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敦煌归来》以公元848年敦煌信使团护送沙州舆图至长安的真实历史为蓝本,通过“铭记、集结、追捕、献图”等十一个篇章,刻画了信使团穿越戈壁、历经追杀的激烈旅程。剧中士兵、僧人、乐工等角色交织,以舞蹈语言重构了敦煌壁画中的“送行”“燃灯”“遇盗”等经典场景,让静态的文化遗产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曾见证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商贸与文化交融;而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两者的历史地位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舞剧《敦煌归来》选择福州作为巡演城市之一,旨在通过艺术形式串联起陆海丝绸之路的文化记忆,形成“双城对话”的意象。
与《咏春》通过武术与舞蹈结合展现岭南文化不同,《敦煌归来》以现当代舞为核心,突破传统舞种界限,用肢体语言重构敦煌文化的符号。总编导胡沈员以“献图”等新增篇章强化叙事张力,通过极简的舞台设计、光影与音乐的配合,将敦煌壁画的线条与色彩转化为流动的舞蹈画面。例如“虚惊”段落中,舞者以扭曲的身姿模拟壁画人物的形态,而“夜袭”则以急促的节奏和群体动作展现追捕的惊险,赋予历史事件强烈的戏剧冲突。
创作之初,胡沈员团队深入敦煌考察,研究壁画中的服饰、仪态与文化符号,并将研究成果融入舞蹈编排。例如,舞者手臂的弯曲弧度模仿壁画中的“飞天”姿态,服饰的褶皱设计参考了壁画色彩的渐变效果。此外,深圳当代舞团的演员们通过数月集训,以“呼吸带动动作”的现代舞技巧,将信使团的坚韧与悲壮演绎得淋漓尽致。
首演当晚,福州观众在谢幕时报以长达数分钟的掌声,不少观众感慨:“舞剧不仅还原了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据悉,《敦煌归来》自2024年在深圳光明首演后,成功入选中国文联2024年重点创作目录,10月作为特邀委约作品亮相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于2025年开启覆盖全国14城的全国巡演。福州站后,该剧将赴南宁、沈阳、厦门等城市,以“深圳·光明出品”的文艺精品名片,推动敦煌文化的当代传播。
《敦煌归来》不仅是一部舞剧,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唤醒沉睡的历史,让敦煌精神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生机。从深圳光明的创排孵化,到福州的文化共鸣,再到未来全国巡演的城市接力,这部作品正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串联起不同地域的文化记忆。
作为“深圳·光明出品”的文艺精品
《敦煌归来》的巡演之路
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传播
更是一场城市间的文化对话
深圳以创新表达诠释传统文化
福州以海丝情怀呼应敦煌精神
而后续每一座巡演城市
都将成为这段文明故事的讲述者
在城市与城市之间
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内容来源:光明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