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创业那些事儿

这是二〇二三年拍摄的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王畅(右)与团队成员在查看测试数据。受访者供图
谈起海归创业在深圳,绕不开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这家创办于2000年10月的园区,由深圳市政府与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共同创立,是深圳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扶持留学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政府引导,留学生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创园之初亦属首创。
20多年的引才育才实践中,这里孵化出以朗科、迅雷、奥比中光、青铜剑科技等为代表的千余家优秀企业和项目。如今,循着前人的脚步,更年轻的创业者来到了这里。
新“归雁”,新身份
再一次回到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的时候,已经40岁出头的王畅有了新身份,他是翼同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2000年,王畅前往加拿大读书,获得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位。毕业后,王畅回国来到深圳的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我这个东北孩子一路南下,成了鹏城深圳的一只新‘归雁’。”
“那时,我所在的公司虽然从规模上看不大,但在业内知名度很高,员工离职后自己组团队创业的也不少。”王畅坦言,像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那时就有了创业的意向,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带领团队,在熟悉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上班路上,他每天会经过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的留学生创业园。直到2023年,在已回国工作十余年的人生节点,王畅又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辞掉工作,自己创业。
他的队伍不大,但精兵强将不少——团队成员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其中还包括全职的外籍专家。
“曾经天天路过的留创园里,终于有了一间属于我自己的办公室。”王畅乐呵呵地说。
办公室的房租价格,只有周边办公楼的不到1/3。从减免海归团队房租开始,留创园提供的牵线搭桥、定期培训、金融支持等系列配套服务,解决了团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专心致志搞研发。
王畅认为,过去几年中,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创新主要集中在工艺创新,例如提高可靠性和通流能力等。他的团队试图实现融合技术,围绕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创新,在成熟的工艺基础上开发出更有性价比的产品。
“与二十几岁的创业者相比,人到中年创业面临更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但同时也拥有更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资源积累。通过结合传统行业经验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突破口。”王畅说。
招才引智,孵化育成
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至今记得,2003年10月,自己参加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奠基仪式的那一幕。作为奠基人之一,他见证了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从无到有,见证了许多企业从零开始到攀上高峰。
李政道推动设立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里,李大西是900余名学生其中之一。联合招考中,李大西考得了纽约大学的第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二名,他最终选择了纽约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1985年,李大西获得了博士学位,又继续搞起了博士后研究。一个华尔街猎头找到他,认为他既然能做物理模型,做金融模型也就不在话下。他“跨界”去了华尔街,一做就是十几年。
在美生活多年,李大西始终牵挂中国发展。如何给有回国创业想法的留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扶持?这个念头一直在他心里,也是他推动建设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的初衷。
截至去年底,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已累计引进来自美、英、法、加、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员1500余人,其中博士占比近1/3、硕士占比近2/3,已孵化留学生企业120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
“20多年来,园区立足深圳市政府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聚焦吸引留学人员回国来深发展,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培养。”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总经理张一君说,园区充分发挥深圳区位优势、高新区创新生态优势、海外股东招商网络资源优势、留创园创新管理机制优势,围绕“人才技术优先、海外项目优先”的双优驱动战略,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国际前沿高新技术,全力构建具有留学生创业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生态。
增强创新能力
去年11月,中央组织部、人社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搭建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简称留创园)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各地制定完善留创园发展政策,落实场地、财税、服务等优惠政策。落实留创园建设和服务规范,发挥省部共建留创园示范带动作用,在部分产业集中的地区共建专业园。鼓励在留创园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纳伟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考察了国内多个城市,综合考虑多维度引才政策甚至园区具体位置后,他们最终选择将团队落在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
“交通便利、人才聚集和营商环境是我们最看重的。”该负责人说。
这支团队专注于开发微创手术机器人,首个产品将应用于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机器人采用自动切割技术,将很大程度提高手术效率。
就在上周,王畅团队的车规级功率模块工厂正式落户珠海市高新区南方软件园,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他正寻找更多机会,不断提高产能。
“除了在深圳的总部,我们现在还有两个分公司,一个在珠海,一个在香港。对于今天的海归创业者来说,彼此之间信息差越来越小,以前那个依靠信息差就有很大概率能创业成功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这倒逼我们必须增强创新能力,拿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大浪淘沙,我们想做的是多年以后还能留名的企业。”王畅说。(记者 孙亚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