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谷”崭露头角

进厂打工、助人爬山、冲泡咖啡……近期,一批聪明又灵巧的智能机器人频频“刷屏”。有趣的是,它们大多来自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沿线,在这片长约7公里的狭长谷地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机器人谷”正悄然崭露头角。
深圳“机器人谷”地处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天然走廊,从长岭陂延伸到西丽和留仙洞,聚集了大疆、优必选、速腾聚创、越疆科技、帕西尼、肯綮科技、云鲸智能、天羿科技等等机器人领域的一批头部和新锐企业。
更难得的是,这里毗邻深圳大学城,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
“学术圈”“产业圈”彼此交融,为企业和高校紧密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催生了一个个产学研用的合作佳话。
以速腾聚创为例,这家由哈工大深圳校区师生联合创办的企业,依托高校科研力量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机器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深圳强大的电子硬件供应链,为“机器人谷”崛起提供了强力支持。
从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到伺服电机、动力模组,再到机械臂、灵巧手……可以说,机器人所需的每个核心部件,都能在周边找到优质供应商,在“家门口”实现快速交付。
帕西尼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地深圳发展以来,研发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一两周,迭代速度提升,同时降低成本,触觉传感器、触觉灵巧手、人形机器人成果不断出新。
这样的故事在“机器人谷”比比皆是,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机器人谷”的诞生,离不开“有形之手”的大力推动。
近年来,南山区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在深圳高新区、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等地重点打造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吸引机器人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
为打造最好最优的营商环境,南山区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创业人才、创新企业“轻装上阵”,对机器人等领域初创企业人才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支持;推出应用场景开放支持行动,鼓励企业参与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等。
2025年,“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深圳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具身智能发展的政策,从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市场应用等多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
凭借成熟的产业链、人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诚意满满的政策保障,“机器人谷”仍在持续吸引行业力量入驻。不久前,杭州宇树科技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便落户于此。
如今,深圳“机器人谷”正依托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孕育着一批又一批科技新星,带着中国智慧,角逐国际竞争的赛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