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深圳工业实现平稳开局

▲4月29日,全球首艘、世界最大的24000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达飞塞纳河”靠泊盐田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近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25年一季度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
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工业增速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市”,深圳工业顶住了超大体量和高基数等多重压力,以稳应变、以新提质,持续迸发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向新而进,新兴产业领航动能转换
深圳工业的活力,来源于产业结构不断向新向好。
2025年一季度,深圳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8.2%、40.1%、38%。
国家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继续发力显效。今年以来“两重”“两新”等政策对生产需求拉动明显,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消费潜力释放,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一季度,深圳家用洗衣机、家用空调、家用电风扇、智能手环、充电桩等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6.3%,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长38.8%,新能源整车制造增长53.2%,“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继续高歌猛进。3月24日,比亚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历史上年度营收首次突破7000亿元。今年以来,比亚迪接连推出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等一批新技术,发布腾势N9、汉L、唐L等一批新车型,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产能继续攀升。
近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也是比亚迪运营的第四艘专业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BYD SHENZHEN)正式启航。比亚迪对公事业部总经理王俊保认为,比亚迪“深圳号”的交付,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拼图,“它不仅是一艘运输船,更是连接中国智造与世界市场的‘海上桥梁’,将承载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让全球用户共享中国技术的红利。”
因智而变,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边界
深圳工业的冲劲,来源于敢于先行先试的创新基因。
4月22日,纽约中央车站上演排队盛况,数百米长队蜿蜒两条街道,凌晨3点已有粉丝守候,只为第一时间体验由深圳企业影石创新研发的Insta360 X5全景相机。这款可拍摄8K超高清全景视频的相机,具备AI自动剪辑、云存储和云分享等多项功能,不仅可以360度无死角记录珍贵瞬间,回放时还能通过VR设备观看。活动开始仅数小时,Insta360 X5首批库存即告罄。
2月23日,众擎PM01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前空翻的人形机器人;3月初,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今年以来,一大批深圳智造的机器人频频在不同领域大显身手。
在刚刚结束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上,200余家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参会,帕西尼感知、科盟创新、数字华夏、睿尔曼智能等多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现场发布新品……在这场“机器人总动员”上,国内机器人精密传动部件某头部企业创始人表示,在切实感受到深圳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配套以及活跃的创新氛围后,正计划在深圳成立子公司。
在第三届香港国际创科展中,深圳展团——深AI科技主题馆以百家参展企业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卓越的创新成果,收获超200项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超亿元。
拥链而强,良好生态筑牢发展根基
深圳工业的稳健,背后是完整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力。
依托产业链紧密协作、产学研深度赋能、创新环境开放包容,深圳“机器人谷”最近在全网爆红。帕西尼联合创始人聂相如表示,基于扎实的制造业功底,任何创意都能在深圳找到实现途径。速腾聚创创始人邱纯鑫认为,产学研用深度赋能,是“谷中”企业能够拔节生长的先天优势。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则表示,“机器人谷”汇聚了深圳众多的机器人研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成为全球机器人创新的核心策源地。
前不久的“携手共赢”内外贸一体化拓展市场对接会,70余家深圳重点制造业企业与天猫国际、京东集团、华润万家、苏宁易购、天虹数科、美团、盒马、小虎奕循科技、物美集团等11家国内零售批发龙头企业及头部电商平台“零距离”对接,借助电子商务直联供需的优势,推出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便利化措施,让优质深圳制造业产品快速走进国内大市场。
今年以来,深圳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增长61.8%。沙井立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西门子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等一个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持续落地开工,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众多企业凭借“小而精”的硬核技术,合力撬动产业链的“大创新”。一季度,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增长10.4%、13.6%,优质中小企业表现亮眼,新入库企业增长64.9%。(记者 徐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