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新发现12种鸟类

“世界候鸟日”前夕,《深圳鸟类名录(2025版)》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发现12种鸟类,新增种数创历史新高,且大部分源于观鸟爱好者的观察记录,为深圳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据《深圳鸟类名录(2025版)》主编周哲介绍,该书共四个章节:第一,自然分布鸟类名录,收录被接受为自然分布的鸟类21目78科447种。其中2024年新发现12种,包括扁嘴海雀、灰喉针尾雨燕、灰背伯劳、蓝喉蜂虎、山蓝仙鹟、北棕腹鹰鹃、铁爪鹀、粉红胸鹨、彩鹮、中华凤头燕鸥、秃鼻乌鸦、褐冠鹃隼。第二,人为引入鸟类名录,收录被人为引入的鸟类8目25科54种。第三,繁殖鸟类名录,作为新增加的章节,收录野外有繁殖成功记录或有筑巢、孵卵等繁殖行为记录的鸟类14目39科98种。第四,鸟类发现历史,包括《深圳鸟类名录(2022版)》之后所接受的全部首次记录情况,以及该名录之前记录于深圳市观鸟协会数据库的部分罕见、少见鸟类首次记录情况。
周哲说,2024年是深圳鸟类发现的高光之年,经专家确认产生12笔鸟类新记录,是新发现鸟类数量最多的一年,且主要源于深圳观鸟爱好者的观察和贡献。伴随深圳鸟类新发现地从沿海滩涂、红树林湿地、梧桐山等自然保护地,向陆域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河湖湿地延伸,显示了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和开展自然资源系统保护修复的成果。
作为一项全球性宣传教育活动,5月10日和10月11日为今年的“世界候鸟日”,主题为“共享空间: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呼吁全球联动,引导行动,守护候鸟与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目前,全球约49%的鸟类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每8种鸟中就有一种面临灭绝风险,尤其是候鸟种群数量持续减少。“世界候鸟日”主办机构倡议:支持鸟类友好型城市规划,种植本地植物及支持蜜蜂、蝴蝶等传粉者,防止鸟类碰撞玻璃,减少夜间灯光,减少农药使用,控制塑料污染,管理猫的活动范围,加强教育宣传。(记者 秦绮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