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深圳两职校生获“国奖”上人民日报

2025年05月09日08:50 | 来源:深圳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深圳两职校生获“国奖”上人民日报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和100名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其中,来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宏伟和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瞿雨欣两位同学上榜。5月8日,深晚记者专访了这两名学子,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深信院黄宏伟:参与撰写两篇SCI论文,手握1个实用新型专利

  “我被人民日报表扬了!”5月4日,黄宏伟激动地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布的微信推送《〈人民日报〉报道我校学子!》跟父母分享。他特意找来《人民日报》电子版报道,仔细数了数,自己在六版右下角最后一个。

  人民日报的报道,像是给他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高光闪亮的句号。仔细回想,黄宏伟的大学生活被科研和社会实践塞得满满当当。

  黄宏伟的专业是集成电路技术,如今他90分以上的课程超过30门,位列专业第一。在大一的时候,刻苦学习的他就被老师选中,加入老师团队,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

  在实训室里的生活,让他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谛。有一次,为了优化一个光子晶体的波导,他花了2个月时间,天天泡在实训室。他要做的是不断地改结构参数,去尝试哪一个最好。他先是用仿真软件试,试到一个觉得可以,就找代工厂将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试。“光是找代工厂生产就有8次。”黄宏伟说。通过两个月的不断尝试,他最终将产品传输效率从96%提升到了99%。

  黄宏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研究细节。在校期间,他参与撰写了两篇SCI论文,手握1个实用新型专利。他还曾和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特等奖。这是广东省职业院校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特等奖。

  翻开黄宏伟的个人简介,社会实践也是他大学生活灿烂的一笔。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志愿累计时长689个小时。作为队长,他带领团队开展“三色”共育“芯”人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和校园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专业知识、组织公益活动,服务对象超1000人。现在回看,黄宏伟认为下基层的活动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年6月,黄宏伟就要毕业了。他心中早有了自己的去处——他报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他说:“这么多年的社会实践让我发现,基层需要年轻人,我很愿意在基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基层去,只要祖国需要,我就去。”

  深一职瞿雨欣:“校园码农”代码量累计达10万行

  瞿雨欣是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抱有热爱,选择专业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网络安全领域。

  学习需要不断积累,把基础打扎实。她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和编程语言时,“特别迷茫”。“一开始,我连Hdfs(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础配置都搞不定,对着无数的配置项,找不到头绪。”

  为了掌握这些知识,瞿雨欣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后,她常扎在图书馆查阅行业前沿资料,从基础代码到复杂项目。她坚持每日精进,代码量从日均10行跃升至140行,如今已累计达10万行。凭借这份钻劲,她不仅入选校竞赛队,更成为此专业赛项首位带队女队长。

  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电子与信息赛道二中,瞿雨欣带领团队斩获团体金奖。作为赛项队长,赛事备训期间她带着队友一头扎进“魔鬼特训”——日均10小时泡在实训室,从技术创新攻关到团队协作磨合,不断攻克一个个难题、优化方案。4320个小时的日夜攻坚,让这支年轻的团队在全球顶尖选手中稳立潮头。

  如今,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看法正发生变化,瞿雨欣对此感受颇深:“大家越来越认可职校生掌握专业技术,实现技能成才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中职生,她也更加坚定了在计算机领域深耕的决心。

记者王宇 实习生杨妮

(责编:陈育柱、李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