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婚姻登记新体验:上山入海进公园

南山区民政局将婚姻登记处设在公园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5月10日是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施行的第一天,在深办理婚姻登记的非深户籍人士一起见证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时刻的到来,并充分体验该项服务带来的便利。
深圳这座全国人口最年轻的超大城市,一直在婚姻登记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为爱“减负”,先后经历了从“全城通办”到“跨省通办”,再到“全国通办”发展历程。同时,深圳着力构建“婚恋服务生态圈”与“甜蜜产业价值链”双循环体系,通过“婚姻+科技+文旅+消费”的多元模式,打造“甜蜜经济”新引擎。
深圳结婚登记量持续位居全省首位
2019年10月10日,深圳率先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婚姻登记实现“全城通办”,成为全国最早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的5个城市之一,为全国推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积累了实践经验。
2021年6月1日起,深圳市婚姻登记试点“跨省通办”,非深户籍的居民持深圳市有效居住证和户口本、身份证即可在深圳办理婚姻登记,为日后的“全国通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截至2025年5月9日,我市共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144830对,约占同时期全市婚姻登记业务总量的30%。
2025年5月10日起,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在深圳申请结婚、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仅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3张2寸合影证件照,即可办理婚姻登记,不再需要提供户口簿和居住证。
深圳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深圳结婚登记量从2019年的6.73万对,到2021年的7.63万对,2023年的10.9万对、2024年的9.25万对,近年来,结婚登记量持续位居全省首位。
婚姻登记场所走进公园大海
在山海之间、月亮湾畔,新人们在海边婚姻登记处许下“海誓山盟”;在爱情廊桥、光明花海、“爱之巢”中,新人们体会到了诗经中的浪漫;在香蜜公园的花海中,婚姻登记处与生态景观浑然一体……这些充满诗意的场景,源于深圳自2018年启动的婚姻登记场所“革命”。深圳通过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进公园、创新婚姻登记颁证仪式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过去领证要请半天假挤在政务大厅,现在网上提前预约,带着婚纱来公园登记、拍照、还能带上家人一起参加颁证仪式,一天就能完成人生大事,仪式感满满。”陈女士的婚姻登记体验,折射出政务服务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质变。
目前,深圳婚姻登记机关正逐步走向“园林美景”,增设室外结婚登记颁证点和打卡点,让爱在城市最美的风景里扎根。福田区、南山区、龙华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婚姻登记处已完成“进公园”。
今年4月,南山区创新推出深圳首个结婚登记海上颁证点,通过将浪漫的海洋元素与庄重的婚庆仪式完美结合,为新人提供了“碧海为证、邮轮为媒”的独特颁证体验,丰富了婚姻登记服务形式,更开创了“婚庆+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未来有望形成覆盖婚宴、摄影、旅游等领域的海上“甜蜜经济”新链条,为深圳建设国际婚庆旅游目的地注入全新活力。
“营造温馨、舒适、优美的环境,将婚姻登记机关打造为年轻人喜爱的爱情打卡圣地,让婚姻登记成为当事人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梧桐山上将推出高空婚姻登记点
深圳持续以爱为名,打造浪漫之城。
罗湖区将为市民解锁“甜蜜经济”新玩法,拟于近期在梧桐山梧桐阁推出全国首创的高空婚姻登记点,打造“深圳爱情新地标”。活动设置“梧桐盟约”定制婚书、同心锁步道等仪式场景,并提供飞行跟拍等增值服务。
据悉,为推动婚姻登记服务高质量发展,市民政局联合各区将在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创新开展甜蜜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活动围绕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搭建婚姻服务平台等内容开展,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体验。(记者 庄瑞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