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悉心陪伴企业成长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2日 第 18 版)
烤两片面包,倒一杯牛奶,拿一个苹果……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动作放到机器人世界里,是对机器人手臂、手指操作精准度的巨大挑战。
“精准操作型选手”来了!今年3月,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工业级双臂协同操作精度和高还原度仿人直膝行走能力,可跨场景、多台协同,胜任复杂的操作任务。
“十年间,越疆科技从深圳的一张办公桌起步,成为少数拥有自主全栈技术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一路走来,企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陪伴。”公司创始人兼CEO刘培超说。
2016年越疆科技处于创业初期,技术人员为主的创业团队急需财务管理、银行融资等方面的咨询建议。“当时企业得到了外部投资机构的支持,研发和生产投入也逐渐增多。我经常从银行的视角给企业提供一些金融方面的专业建议,比如如何规范电子财务系统、做好资金使用规划等。”中国银行深圳罗湖支行公司金融部主任何子琳说。
科技型企业在成长初期,价值很难被准确评估。何子琳说:“越疆科技尚未实现盈利时,如果按照传统授信逻辑,银行很难提供贷款。但长期服务企业,银行知道这家企业的技术实力很强。我们团队讨论后决定,在授信判断上,从看企业的财务报表转向看专利、看产品、看前景。2019年3月,中行成功为企业授信1000万元,这笔资金推动企业继续进行技术研发。”
近年来,越疆科技进入快速发展期。中行积极探索建立科创企业差异化信贷审批模式,通过“中银科创贷”将越疆科技的授信额度提高到6000万元。2024年9月,根据企业需要,中行及时补充了1900万元贷款作为流动资金。在企业赴港上市期间,中行又为越疆科技提供了国际结算、上市公司登记咨询等跨境金融服务,全方位支持企业“走出去”。
“从机器人底层硬件到软件控制系统,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在山东日照,公司已建成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配置全球领先的10条自动化生产线,最大年产能达10万台。今年初,中行又给我们增加了1500万元贷款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升级。”刘培超说。
1月,中国银行正式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在未来五年计划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合计规模不少于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截至3月末,中行已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达3300亿元。
“近期总分行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支行层面将精准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要素供给、中游技术创新、下游场景应用等各环节金融需求。”何子琳说。(本报记者 葛孟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