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创音乐剧《东门!东门!》“含深量”十足

深圳原创音乐剧《东门!东门!》本周末上演,图为演员正在加紧排练。
东门老街,是深圳最繁华的商业地标之一。以前的深圳人常说:“没到东门老街,就不算来过深圳。”如今深圳的商场虽众多,但东门步行街才是这座城市最早的商圈,可以说,东门老街正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5月23日、24日,聚焦东门发展变迁的深圳原创音乐剧《东门!东门!》即将在深圳大剧院上演。该剧“含深量”十足,主创团队多为“深二代”。深圳文艺工作者聚焦“深圳题材”,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剧形式讲述“深圳故事”,令深圳观众充满期待。
据悉,该剧曾于2025年1月亮相中国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此次“回家”演出,制作全面升级。目前,该剧正在深圳歌剧舞剧院进行“倒计时”排练,本报记者提前探营。
“深二代”的文艺情怀
用音乐剧讲述深圳故事
对于许多深圳人来说,东门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记忆的载体。
编剧曹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剧的创作初心是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现深圳的时代精神。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当年的创业者还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有着共同的情感点——为了热爱的事情愿意付出青春和精力。
“东门老街的精神内核是五湖四海的人像沙粒一样汇聚到这里,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曹瑜说,“过去条件简陋,但大家拼搏的精神力量很足;现在虽然物质丰富,但大家依然要在沙子里淘金子。这种精神贯穿了整部作品,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作为该剧的发起人和导演,王哲也是一名“深二代”,目前供职于深圳歌剧舞剧的他从小在深圳长大,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表示,这部作品源于中国国家话剧院和深圳市政府联合打造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希望通过这部音乐剧,将自己在深圳看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总结的东西变成一部作品,用舞台来讲述他眼中的深圳故事。
“东门老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标,它是我成长的记忆,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缩影。”王哲说,“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找到一个平凡而质朴的小切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用朴素的表达让情感连接。”
音乐的灵魂
多元融合的音乐风格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而《东门!东门!》的音乐风格则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包容。作曲、制作人邓力表示,该剧的音乐风格非常多元,融合了多种元素。深圳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城市,由五湖四海的人组成,这种人群结构本身就构成了独特的融合文化。
“音乐中既有上世纪90年代港乐的风格,也有岭南特色的音乐,还有迪斯科、嘻哈等元素。”邓力说,“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展现深圳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音乐剧是一种年轻人喜欢的艺术形式,节奏快,表现力丰富,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深圳的魅力。”
邓力还提到,音乐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融合在一起,同时又不失深圳的本土特色。为此,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采风,从深圳的街头巷尾中汲取灵感。
导演王哲表示,音乐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它不仅展现了深圳的多元文化,还让观众能够通过旋律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舞台的魅力
从北京到深圳的升级呈现
此次《东门!东门!》在深圳大剧院的演出,是该剧继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先锋智慧剧场首演后的“回家”演出。
演员陆宇鹏表示,能够参与这部音乐剧的演出,他感到非常荣幸。他从小在深圳长大,见证了深圳的成长和崛起。
此次演出的舞台场景也进行了全面升级。王哲表示,与北京的小剧场相比,深圳大剧院的舞台更大,空间感更强。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融入更多深圳元素,让舞台更丰满,更有烟火气。
陆宇鹏还提到,此次演出的演员阵容中,有不少是深圳本地的青年演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到深圳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深圳,爱上深圳。”陆宇鹏说。(记者 刘莎莎/文 周红声/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