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福田·再开新局 | 把未来写进今天的课表

三十五载波澜壮阔,“二次创业”再开新局。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经济大区,福田区是“春天的故事”中的华彩乐章,以铿锵有力的实践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澎湃强音。
本网推出“奋进福田·再开新局”专栏,聚焦福田区如何以高位攀登的“首善担当”,奋进“二次创业”新征程,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
福田学子参访机器人企业。受访单位供图
体育场里,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学生们沉稳操控下穿梭悬停;实验课上,小组成员一遍遍调试代码,让机器人动作更加精准……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的日常切片。
“我们要给全国打样。”立足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中心城区,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一直在思考:如何理解新时代教育?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先行先试应该怎么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多年来,福田区坚持把“最好的地块、最优的资源、最大的投资”投向教育,立足教育改革最前沿,探索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创新突破,既回应民生期盼,更为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源头活水,为民族复兴锻造长远竞争力。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海洋资源实验室。受访单位供图
面向未来 培养创新人才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学生们模拟开飞机、造汽车、办银行……自由探索的实验氛围,让不少来访者看了直呼羡慕,“想重新当一回学生”。
“教育必须有前瞻性,面向前沿科技和真实世界,拥抱趋势、锻造优势。”校长鲁江深知,眼前这群6至18岁的学生,将在二三十年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改变世界,从改变学生、改变课堂开始。我们要建设自由开放的未来学校,培养引领时代的创新人才。”
课上,“人像AI还是AI像人更可怕”的主题辩论正酣,课后,AI智能体帮助孩子个性化地查漏补缺。校企共建的创新实验室里,学生们借助AI工具完成创新项目,探索前沿科技。
在这里,人人都有不一样的课表。分层制、选课制、导师制等个性化育人模式,加上丰富的校园资源、前沿的AI技术赋能等,让每个孩子的课表和成长轨迹都能因人而异。
“个性化教育的常态化,是AI对教育最大的影响。”在王巍看来,要打破传统工业时代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千年来的“因材施教”理念正借助AI技术得以实现。
多年来,福田区一直走在教育创新的前列,尤其在AI时代,更是率先推进系统性变革,将新技术深度嵌入教育教学全流程环节。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新形势,福田区主动打破传统“校园围墙”,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教育”格局。产业资源被导入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共建创新科学实验室超40个,AI应用项目也陆续亮相。
“我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发现每个孩子的潜力和天赋。通过早期识别、精准培育与贯通培养,让人才在创新土壤中逐步成长、脱颖而出。”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福田区鲲鹏少年院正在加快建设,整合顶尖高校、院所、产业等资源,贯通人才培养全周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重建后的新沙小学充满未来感。受访单位供图
优质均衡 教育公平发展
每年,无数怀揣梦想的人涌入深圳。福田区作为超大型城市中心区,以全市4%的面积,承载了10%的基础教育学位。
人多地少、资源不均,一度是福田教育发展的难题。几十年来,福田区“机会公平、质量公平”两手抓,建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而不用去择校。
该区流动人口规模大,不少家庭聚居在城中村。过去,这里的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教育质量偏低。面对这种历史性资源落差,福田区选择彻底改造——18所“村小”全部推倒重建。
2019年以来,福田在全国首创学位供给“双十工程”,短期建设10所预制学校增量、中长期规划10所永久学校提质,破解“超班额、超校额”难题。126个校园优质均衡改造提升项目“建一所、优一所”,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等面积大大增加。
不仅教学楼宇、设施设备焕然一新,福田区还通过课程共研共享、教师校际流动等方式,实现内涵式提升。
“以前一年级新生招不满,现在的学位很‘紧俏’。”文天祥小学(岗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已构建起一套特色课程体系,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文体音美兴趣社团等一应俱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明德实验学校不同校区的数学老师们联合备课,利用AI系统有序分工、个性化教学。该校4个校区曾是4所独立学校。集团化办学后打破边界、共享资源,不仅缩小了办学差距,还形成了相同模式、不同特色的发展路径。
2024年,福田入选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王巍表示,将聚焦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力争把全区所有学校打造成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优质学校,让“福娃”们从“有学上”到“好上学”“上好学”。
福田学子积极参与足球比赛。受访单位供图
成人成才 回归育人本质
今年暑假,明德实验学校学生王嘉人忙着到处参加活动做分享。她借助AI研究候鸟迁徙路径,创作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和科幻作品。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2018年,3名中学生提出的“生物通道”课题,现已在福田落地,成为连接梅林山与银湖山的“鲲鹏径一号桥”。
“把世界当作全部教材,而不是把教材当作全部世界。”鲁江撤下教学楼上的口号“硬植入”,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还给了学生。在他看来,教育应该顺应天性,尊重差异,多元发展,让不同成为不同。
先成人,再成才。福田教育始终围绕“人”的成长展开。在“五育并举”的教学环境中,培养未来之才、幸福之才。
“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人。作为局长,也作为一位母亲,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为国育才的基本要求。”王巍表示,“身心健康是基础,创造力、想象力等核心素质培养是关键。”
为让每个孩子们“吃好、睡好、运动好”,福田实现全区学校食堂全面自营,确保学生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午休全部“躺睡”,保证休息质量;阳光体育活动覆盖全区,每所学校至少发展两项体育特色项目。
生命价值观教育被融入课堂教学、校园生活,从“认识自我”到“关爱生命”再到“家国情怀”,打破空洞说教,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扎根。
在莲花小学,孩子们通过科学课上的生态观察,培养环保意识;在红岭中学,学生们举行“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沉浸式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每年,一批批学生走进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关山月美术馆等社会实践基地,探索生命奥秘、感悟生命意义。
从改变城市的实践项目,到守护成长的暖心细节,福田教育正用行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路上逐渐蹚出一条新路来。
往期推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