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深圳公交按需定线 接通“最后一公里”

刘森君
2025年08月29日17:3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前海湾地铁站公交接驳线B830线以千人次的日均客流,跑出普通线路10倍以上的效率。有乘客表示:“相比打车去地铁站,每月节省300元以上。”

西部公汽为博恒实验学校定制W012通学巴士,实现“教学楼—车厢”无缝衔接,有效缓解校门口拥堵,减轻家长接娃负担。

深圳巴士集团的周末“爱拼巴”线路成为家庭出游的优选——在小区群里吆喝一声收集需求,便能迅速下单拼车,两天内即可搭乘小区往返景区的专车,告别自驾往返的疲惫。

……

近年来,深圳积极推动公交服务升级,着力构建“常规+定制”多元化公交网络,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转化为惠及民生的扎实举措,让“你的需求我安排”与“我的线路我做主”双向奔赴。

在重要地铁站点,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听需而行,建立多部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与联动发力工作机制,更好推进地铁接驳公交线路开行工作。

地铁、公交、街道社区、交通、交警多方联动,深入开展现场调研,通过统计地铁口电动车停放数量、发放问卷及二维码收集等方式,精准捕捉市民出行需求。同时,每周调度,打通堵点,围绕电动车集中的地铁站点商讨线路方案,确保线路规划与群众诉求高度契合。

早在2023年,光明区汇先丰景园居民反映公交通勤难题后,交通部门便迅速联动公交企业,推出从富民广场站至阳台山东站的接驳线路,用定制化方案解决片区出行痛点,该案例更拿下当年“接诉即办”评分第一名。

截至目前,深圳累计优化涉地铁口接驳线路31条,增加涉地铁线路发班1269车次/日;45条地铁口微循环线路新鲜出炉,增加接驳地铁客流超1.2万人次/日,有效解决了不同片区往光明、灵芝、上川、坪洲、固戍、布吉、高新园、甘坑、石芽岭等大流量地铁站的出行需求。

在城市出行的多元图谱中,定制公交正以“按需画像”的灵活姿态,填补着常规交通网络的空白。

通学巴士告别“接送焦虑”。福田区园岭街道教育资源密集,但内部道路狭窄,缺乏直达公交,家长接送时电单车违规、人车争行等问题突出。2023年12月,“益园巴士”应需而生,小型定制巴士每日运行16班次,为破解辖区孩子上学难题蹚出新路。

“再也不用为接送孩子头疼了,真的很方便很省心!”园岭街道一位家长表示。

特色场景专线更显民生温度。B601线5分钟一班的高频次发车,让莲花北地铁站到北大医院的就医通勤告别“人车争道”的混乱;M187线化身深惠跨市“守夜人”,每日00:35准时守候沙田地铁站,为深夜返程者点亮温暖归途。

这些线路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串联景区、商圈、医院、口岸,既通过拼车预约等模式降低出行成本,又以专线疏导缓解特定场景拥堵,成为解码多元需求的钥匙。

公交动态“掌”上知,民声诉求“码”上达。特色公交高效运转,离不开便捷查询平台的强力支撑。

与常规公交不同,定制公交因动态调整的特性,其线路信息通常不在候车亭展示。市民可通过出行软件和公交站台张贴的二维码,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乘车费用与出行方案等信息;新线开通时,公交企业公众号、地铁口、社区等渠道会同步告知。

提交新线路开通申请、线路调整建议,也十分方便。市民可直接扫描在车厢内企业张贴的二维码、拨打企业的客服电话,或使用巴士集团“优点出行”、东部公交“e巴出行”等微信小程序。

从定制地铁接驳公交破解“最后一公里”,到通学巴士化解接送焦虑,到优化多元场景定制巴士,再到便捷查询平台打通民意通道,每一项服务优化都扎根于市民诉求,既解决了当下的出行痛点,更为城市交通治理沉淀下“听民声、解民忧”的宝贵经验。

深圳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力推动治理效能延伸,通过每周调度推进线路开行,分析总结试点线路差异与问题,对高客流效益线路重点培育、低效线路适时优化,同步完善接驳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让地铁公交联动效应持续升温。

(责编:李语、陈育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