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一盘鱼生放倒深圳三个壮小伙

2025年10月13日09:14 | 来源:深圳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盘鱼生放倒三个壮小伙

  在深圳工作的24岁青年阿强(化名),最近经历了一场持续数周的煎熬:反复高热、腹部剧烈疼痛、每天腹泻十余次,甚至出现便血。这让他在多家医院辗转,进行各种检查后仍无明确诊断。

  最终,一个关键的病史细节揭开了谜底——这一切,都源于4周前他与朋友在外地食用的那顿淡水鱼生。更令人震惊的是,与他同行的两位朋友也相继出现症状,三人均被确诊感染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

  关键细节引医生警觉 虫卵检测成重要突破口

  阿强的求医之路始于普通的腹痛,但病情迅速加重,出现了恶心、呕吐、每日十余次腹泻,伴随发热和便血等严重症状。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常规异常惊人:白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数值高达正常值的数十倍。这种异常指标强烈提示可能存在严重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并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

  面对复杂的检查和预估的医疗费用,阿强感到压力重重。焦虑之下,他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感染科求诊。

  接诊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时,特别注意到了一个关键细节:大约4周前,阿强曾与朋友在外地食用过淡水鱼生!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了医生的警觉。“高度怀疑是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医生建议进行粪便虫卵检测。这成了破解谜团的重要突破口。

  很快,检验人员就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华支睾吸虫虫卵,确诊阿强患上了华支睾吸虫病。

  一人确诊牵出更多病例 成虫可在人体内寄生二三十年

  阿强被确诊后,医生立即为他开具了特效驱虫药吡喹酮进行治疗。然而,这个故事并未结束。第二天,与阿强一同食用鱼生的两位朋友闻讯赶来就诊。他们近期也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等症状。经过同样的检测,两人的样本中同样发现了华支睾吸虫虫卵。

  港大深圳医院感染科医生解释,华支睾吸虫的幼虫(囊蚴)通常寄生在淡水鱼、虾体内。当人们生食或半生食这些受感染的水产品时,幼虫就会进入人体。它们在十二指肠脱囊而出,最终移行至肝胆管发育为成虫。这些成虫可在人体内长期寄生达20~30年,持续损害胆管健康。

  关于感染后的症状,医生表示轻重取决于感染的虫体数量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轻度感染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消化道不适;中度感染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会显著升高;而长期重度感染可能导致黄疸、肝区疼痛、胆管炎、肝硬化,甚至胆管细胞癌。

  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彻底加热煮熟或深度冷冻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感染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食用鱼生后若无症状就无需检查治疗。医生特别强调,轻度感染虽无症状,但虫体仍会持续损害胆管,增加肝硬化、胆管癌等风险。

  在预防措施方面,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在食用鱼生后立即服药预防。医生表示,治疗药物吡喹酮主要作用于成虫,过早服药无法起效。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确保进食的淡水鱼虾经过彻底加热煮熟(100℃持续加热≥1分钟),或经过深度冷冻(-20℃冷冻≥7天)。传统的盐渍、干制、腌制和烟熏等方法均无法有效杀灭虫体。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责编:陈育柱、李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