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現實題材劇為何多成“懸浮劇”?

2020年04月08日14:28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現實題材劇為何多成“懸浮劇”?

疫情期間,宅家追劇原本是最佳選擇之一。然而,非常遺憾。從《完美關系》、《安家》到《如果歲月可回頭》,這些現實題材劇不約而同呈現出了游離於現實之外的懸浮劇特色——矯情做作、生編亂造,無關現實痛痒,隻為談情說愛。

劇中的人物、事件、情感,不乏狗血浮夸之處。從《完美關系》的霸道總裁“衛哲”、富家小姐傻白甜“江達琳”,到《如果歲月可回頭》的“白藍黃”三位大叔,有哪個人物是接地氣有說服力的?都是蒼白扁平、無現實質感的人物。《如果歲月可回頭》,姑且稱之為中年男人的感情劇吧。三個被拋棄的男人,沒事就湊在一起“舔傷口”、互相療愈、廢話啰嗦,還把頭發染成百靈鳥的五彩色系,可能嗎? 在古裝劇中美出天際、在春晚舞台上美翻中國的佟麗婭,在《完美關系》這部現實題材劇中貢獻了職業生涯最崩塌的演技。澳洲留學公關碩士畢業、空降公司總裁,卻是“無知少女”一枚,啥都不會、隻會瞪眼,可能嗎?而那位牛氣沖天的霸道“公關先生”,不但對自己的客戶吆五喝六、還高調地以“獨行俠”身份開直播,可能嗎?

劇中的很多橋段在現實生活中幾乎都不可能發生。比如《安家》,賣不掉的奇葩戶型中介自己裝修后再賣?中介進小區要收“看房費”?凶宅還有人搶著買?……又比如《如果歲月可回頭》,被迫離婚的“靳東”,醉酒攪黃了公司的發布會﹔被離婚的“靳東”和被戴綠帽的“李乃文”,旅游途中照樣酗酒、丑態百出﹔三個老男人,為了活出年輕態,在廣場帶領上千人“快閃”……這些匪夷所思的情節,都體現了編劇想怎麼干就怎麼干的大膽。缺乏鋪墊、邏輯混亂、情節單薄,為了營造沖突硬把人物扯到一起……凡此種種,都使得這些現實題材劇跟現實本身是兩張皮,完全沒有融到一起。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熒屏上現實題材劇多了,原本是好事,為何反而給觀眾帶來更多失望呢?首先我認為是出於對時代審美心理的一種誤讀。很多投資人、制片人、平台甚至創作者認為,現在的年輕人看影視劇,第一看顏值看明星,不會太在乎敘事邏輯是否合理,是否有深厚的現實土壤。反觀這些現實題材劇,都是俊男靚女當道、一線明星撐場。然而最后,由於沒有扎實的劇本作支撐,沒有現實生活的土壤作根基,這些懸浮劇反而害了這些明星,使得他們飽受演技、人設等各種爭議。

其二,作品缺乏對社會生活深入細致的觀察和思考,缺乏真實動人的生活細節。細節特別重要,編劇缺乏生活體驗和情感經歷,細節描寫就會失真,甚至完全跟生活本身背道而馳。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相對於天上地下飛來飛去的仙俠劇,現實主義題材劇更容易引起爭議、更不好駕馭,因為既然描述的是大家熟悉的身邊人身邊事,那麼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假來,尤其在細節上。比如到站后旅游大巴來接各位旅客了,“李乃文”卻醉酒不醒蜷在行李車上,要幾個人抬他——簡直假得離譜。

其三,是掙快錢、熱錢的浮躁的創作態度。拿了一個大綱、跟平台談好合作、搭好明星班子,制片方就匆匆上馬整個項目,以至於一再出現“收視飄紅、口碑爛俗”的倒挂現象。急功近利的心態,怎麼可能生產出清風扑面、生活氣息濃郁、時代感強的作品?

這樣的創作,也必然是思想膚淺、流於生活表層的。駕輕就熟、平面復制各種套路化的操作,又怎麼可能對社會生活有深刻反映?為什麼我們一再呼喚現實主義的創作?為什麼在中外文學史上,現實主義創作都是主流?因為它能夠深刻反映生活的本質和規律,反過來作用於生活和時代,能夠對當下有所警示和推動。現在很多職場劇、現實劇,其實是無腦戀愛劇、套路劇。蜻蜓點水的採風、自抒胸臆的個人情緒的放大、空中樓閣式的編造……都不可能創作出引發廣泛共鳴的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馮秋紅)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