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尚新定義·對話皮革 | 惠雄皮具劉盛賢:深圳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最佳土壤

惠雄皮具制品(深圳)有限公司高級行政經理劉盛賢。受訪者供圖
“在以機器主導的行業中,我們熱衷於保持手工編織的美麗和傳承活力,在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之間取得平衡。”近日,惠雄皮具制品(深圳)有限公司高級行政經理劉盛賢接受人民網專訪,從制造品牌商的視角,分享對於皮革行業智能化轉型、品牌建設等方面的見解。
惠雄皮具於1957年成立於香港,屬於香港大惠集團,上世紀80年代初把所有生產業務內遷深圳。從一個家庭作坊起步,惠雄皮具如今已發展為“包界的富士康”,每年生產960多萬件中高端國際品牌包和皮具。
“工藝和技術是我們的核心優勢”
人民網: 惠雄皮具為什麼堅持幾十年扎根深圳?
劉盛賢:深圳已發展成一個產業完善、供應鏈完備、各類人才匯聚的國際化大城市,完善的港口航運及物流配套,有利於國內外客戶及設計師的商務往來,物料進口及產品出口亦十分便利,可以說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最佳土壤
近年來,電子商務及信息技術在深圳迅速發展,對於我們品牌推廣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平台,為日后拓展內地市場、加強品牌建設提供了基礎。此外,深圳時尚產業人才匯聚,也可以讓我們提高時尚觸覺、了解行業動向、掌握設計潮流。
人民網: 公司經營情況如何?核心優勢是什麼?
劉盛賢:我們的年產值大約在2億元左右,主要產品是各類時尚真皮、人造革、布料、草料、藤料的手提包、銀包。產品主要做出口,近九成的訂單都來自海外。
工藝和技術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惠雄擁有工藝精湛的技術人員近300名,部分技術人員有超過30年的從業經歷。我們的工藝技術多元化,從各類皮料的編織技術,到植物草、藤籃與皮料結合的特殊工藝,我們都很擅長,能最大程度實現客戶設計理念。
“純自動化生產目前在皮革行業較難實現”
人民網: 目前惠雄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做了哪些嘗試?
劉盛賢:近幾年我們投資約1500萬元購入進口智能化設備,主要用在開料、油邊、噴膠等工序,不過大部分環節還是以手工為主。如果新設備能繼續提升品質與產量,我們還將繼續引進。
此外,我們還引入世界知名品牌的管理體系及客戶訂單管理雲端系統,幫助管理由接單至出貨的整個流程,優化物料管控、提升生產效率、精准把控各類資源投入、有效改善各類資源浪費的問題。
人民網: 關於產業升級,惠雄主要存在哪些困難?
劉盛賢:皮革行業屬於傳統手工行業,品質要求高,能輔助的機器設備較少,純自動化生產目前在皮革行業較難實現。
目前我們正在不斷向國外有資深經驗的客戶及廠商學習,物色引進部分機器化設備來提升品質和產量。
我們的規劃,是繼續通過產品創新,為客戶提供卓越的高品質體驗。同時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制造工藝和管理模式,增強團隊的技術能力。
“國內皮革行業品牌競爭力相對偏弱”
人民網: 國內皮革行業品牌化發展情況如何?惠雄做了哪些嘗試?
劉盛賢:目前國內皮革行業品牌競爭力相對偏弱,品牌附加值較低,中低端產品過剩,擁有自主設計研發的尖端品牌團隊極少。
集團旗下的自有品牌為“WELDEN”,已登上國內外知名時裝周T台,也曾與國外品牌聯名合作。對我們這樣的傳統制造企業來講,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銷售渠道短缺是品牌化過程中最大的難題。這也提醒我們必須全面構建整個品牌建設的生態圈,補足所有的不足與能力短板,才能更好地將品牌推向新的高度,向海內外輸出屬於我們的品牌。
人民網: 惠雄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劉盛賢: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從設計研發、原材料採購、自主制造到市場渠道建設的全產業鏈管控,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我們還要堅守“工匠精神”,保持手工編織技術的傳承活力,在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之間取得平衡,通過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團隊,繼續挖掘自身工藝與藝術的潛力,將自主品牌推向新的高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