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黨建引領激活科學城發展動能

深圳光明科學城高層次人才黨委在光明科學城展示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光明區委組織部供圖
近日,深圳光明科學城高層次人才黨委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光明區系統推進“跟黨一起創新”工作又一重要舉措。
光明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被國家賦予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戰略定位。近年來,科技人才、科技企業、各行業從業人員井噴式集聚,對新型城市基層治理提出極大挑戰。
今年以來,光明區緊緊圍繞光明科學城建設,從健全組織網絡、打造空間陣地、營造創新文化、壯大創新主體、優化服務保障、強化社會責任等方面,系統推進“跟黨一起創新”工作,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國家參與全球創新競爭當好“沖鋒舟”。
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今年成立。光明區委組織部供圖
將黨組織建在科技產業鏈上
為更好地引領推動科學城建設,光明區積極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布局黨建鏈,充分發揮黨建引擎動能作用。
今年,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成立,這是全市層面率先成立以黨建為紐帶,有效鏈接科研機構、產業上下游企業的科技產業鏈黨委。隨后,光明科學城超高清視頻顯示科技產業鏈黨委成立,這是光明區深化科技產業鏈黨建工作又一項創新實踐,將引領和推動光明科學城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
據了解,光明區實施“鏈上先鋒”行動,重點布局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傳感器、新材料、生物醫藥等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逐步構建全域統籌、多方聯動、集群發力、共建共享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將科研機構、高校醫院、上下游企業有效凝聚在黨的周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日趨完善。通過組織鏈上企業“上市培育”,開展“問道深交所”、IPO專場交流等活動,邀請企業高層和黨組織書記的“領航計劃”學員參與,累計吸引350余名企業家參訓學習。
目前,光明已組建合成生物、新材料、智慧農業、生物醫藥等11個產業鏈黨組織,鏈接138個科研機構和377個科技企業黨組織。其中,合成生物科技產業鏈黨委,擇優吸納了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灣實驗室、賽橋生物等48個單位加入。
將隊伍凝聚在科學城發展上
作為一片朝氣蓬勃的創業熱土,光明勢頭正勁,近年來,交出了一份振奮人心的發展答卷:科創資源從無到有、現代產業擴容提質、城市格局全面拉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民生事業蓬勃發展,資源要素、技術要素、政策要素匯聚成勢。這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光明廣大干部職工的強力支撐。
光明堅持黨建引領,激發科學城各類人才、干部、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澎湃動能。通過開展“雛鷹訓練營”,採取“課程培訓+實戰賦能+振翅升級+鑄魂結業”模式,探索干部隊伍導師制培養,推動區領導與年輕干部進行流動式、旋轉式互動交流,為干部成長指路引航。
同時,光明實施干部分類培養“源頭活水”工程和“雛鷹、星辰、鯤鵬”計劃,鍛造尖兵隊伍。通過“院士進光明”“雲研學”“名師講堂”等引育培養年輕干部。140余名在科學城建設各領域表現突出的干部獲得表彰,在全區推動形成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此外,光明區在重大攻堅項目現場同步派出干部考核組貼身觀察,形成438份政治素質檔案,近年來提拔使用的干部絕大部分在急難險重一線表現突出,涌現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最美信訪干部”“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等典型,做法榮獲全國“先鋒杯”創新大賽金獎。
近一年來,光明編制實施“人才高地計劃”“青桐計劃”“技能光明行動”等政策措施,開展“萬名博士聚光明”、中日韓青年創新合作對接賽等精准引才活動,舉辦“光明向未來”青年科學家發展大會、“才聚光明”人才月系列活動。累計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1200余人、科研院所人才4400余人,形成了人才加速向光明科學城集聚的良好局面。
光明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讓科學知識走出實驗室。光明區委組織部供圖
將行動聚焦在為民辦實事上
“能開展科普知識講座,走出實驗室,近距離為群眾講解光學知識,我感到很開心。”光明科學城黨員志願先鋒隊隊員、深圳三利譜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工程師王琴說道。
今年以來,光明區深入推進黨員到社區、片區網格報到,開展“光明虹”志願先鋒行動,同時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專長,組建科技人才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科技為民服務。目前,已組建近500支服務隊,覆蓋黨員1.3萬人,服務群眾百萬余人次。
如何密切新時代黨群關系,引導各類主體同向而行?光明區給出了答案。
優化服務保障方面,光明黨組織搭台,建立共享資源清單,推動科研設施設備、實驗室等創新資源共享。聚焦光明區本地龍頭企業,通過班級式的管理研修、政策宣講、發展交流、上市培育、金融服務等載體,吸引企業家參訓學習。解決科學家、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已協調解決人才住房、人才子女入學等問題120余件,協助提供人才保障房2242套。
完善空間陣地方面,光明建成首批10個科技驛站,建設人才綜合服務平台,創新科學城人才特色服務,打造“科學家的家”“工程師之家”“技能人才之家”等服務空間。塑造文化氛圍方面,堅持“黨建+科技”的創新理念,通過布設視覺標識、文創產品等,營造“人人參與科技創新”“讓創新者受尊重”的文化氛圍。
強化社會責任方面,光明針對科技“卡脖子”問題、特殊群體科技服務需求,推動開展“科技惠民”行動。依托光明科學城黨建聯席會議,推動相關單位簽訂科技創新公約,將遵守科技倫理作為重要內容,約束成員單位遵守行業准則……
“光明虹”黨員志願先鋒隊的真情服務,打造的“跟黨一起創新”空間陣地、濃厚文化氛圍,建立在創新鏈產業鏈上的黨建鏈……光明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156平方公裡大地上凝聚開創未來的強大信心和決心,光明大地鋪展開更加美好的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