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大策略技巧 志願填報心不慌

畢業了,在教學樓上再看一眼熟悉的校園! (龍城高級中學供圖)
“填報志願是高考的關鍵一步,在廣東省新高考模式下,高考志願填報有規律可循、有技巧可用,掌握一點方法,往往能制定出一份科學的志願方案,足以發揮出高考每一分的最大價值,幫助考生實現‘逆襲’。”日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經濟學博士丁延慶接受記者專訪。他表示,廣東省考生可以提前了解並掌握一些“定位策略”“批次策略”“同批沖保策略”,以及“錯位技巧”,讓志願填報更具競爭力。
●如何實施“定位策略”?
從技術流程來講,要想填好高考志願,考生首先應該給自己定位,找到“同位分”。例如,今年A考生取得600分、全省第5000名,就要參考去年同樣排在全省5000名的B考生的錄取院校,假設去年B考生成績為580分,那麼A考生的“同位分”即B考生去年的“580分”,參照B考生錄取院校,A考生即可以找到今年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范圍。
丁延慶強調,要更精准地為自己定位,還要進一步計算。例如,去年在全省1000名左右,兩個被同一學校錄取的相鄰分數考生的省排名可能隻相差100名左右﹔但在10000名處,考生排名就可能相差500-1000名,但無論如何,相鄰考生的分數差距可能都在2-4分左右。為此,在個人定位中,更加強調“分數等距”,而非全省排名位次的等距。由於近年來高校擴招幅度不大,考生可以暫且忽略減招、擴招等因素對“同位分”計算的影響。
●“批次策略”有哪些關鍵要點?
“考生還要處理好不同批次之間的關系。”丁延慶提出,一般,提前批的招生規模較小且有資格報考的人數較多,除非是“提前批”有自己非報不可的心儀“院校”或“專業”,否則一定要“沖高”,且不低於普通批次的志願。考生要把“主攻精力”集中在平行志願“普通批次”上,提高以相對低分上更好的學校或更好的專業的概率。
丁延慶特別提醒,在新高考“平行志願”錄取規則下,分數優先,會以考生名次為順序逐一投檔,依照考生“第一批次”的40個志願逐一檢索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符合某一志願的錄取要求就會被提檔,如未被提檔,則一直檢索完40個志願﹔而后才進入下一考生的志願檢索。為此,在第一批次中,考生可以放手“沖高”,建議40個“院校+專業”至少可以沖30個志願,但具體多少則取決於考生和家庭的“風險偏好”,記得一定把最為保底的志願放在最后一個。 另外,依據往年經驗,考生要格外珍惜第一批次的投檔機會,在這裡堅定地選擇“服從專業調劑”,否則極有可能付出特別大的代價。
●“同批次志願”是沖還是保?
“我們常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但有‘三個因素’影響著一名考生究竟該如何做‘沖穩保’組合。”丁延慶介紹,第一是考生全省排名,第二是廣東全省內位次略高於自己的考生如何填報志願,第三則是高校招生錄取的“波動性”,即“大小年”。 “當考生要‘沖’某一院校時,會期待今年是‘報考小年’,一般一所高校出現‘報考小年’的概率是1/3,由此沖N所學校的概率可計算。”
“但‘沖’的過程,不能忽視‘三個風險’,即,滑檔風險變大、被知名院校調劑的可能性增加、政策性退檔概率提高。” 丁老師補充,在報考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提檔政策”,假定某一院校“平行志願”的提檔比例為1.05:1、招生規模為100人,提檔的105名考生全部符合錄取條件且全部服從調劑,那麼,就會有5名考生被“政策性退檔”。為了減少退檔、滑檔幾率,“平行志願”多個批次,考生盡量報滿全部80個志願,且覆蓋盡量多院校,而不是填上一所高校的所有專業。
●再掌握一些“錯位技巧”
最后,丁老師還分享了一個超實用的“錯位技巧”。例如:第一,巧用“學習費用”增加競爭力,即家境相對優越的考生,可以優先報考高收費或中外合作辦學的志願,以經濟條件為壁壘,挑選其中的好學校。第二,巧用“分數質量錯位”。如前所述,考生依據往年本省的錄取結果來規劃個人志願,但這可能存在雜亂、不完全合理的情況。比較可以發現,某兩所學校在不同省份的錄取分數線高低可能並不相同,即,同一高考年份,A校在a省錄取分數線高於B校、在b省低於B校。考慮不同區域考生的偏好,建議考生根據個人規劃的“院校+專業”志願列表,做一份錄取分數排行榜——分數較低,但當下學校的“專業排名更高+就業質量更好”的專業,通常就是你要找的價值窪地,具有超高性價比。(首席記者 李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