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熱氣猶小也
2023年07月07日09:14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原標題:小暑:熱氣猶小也
《月令七十款繼道社難百計息劃評故二候集解》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中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高溫、干燥”。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小暑節氣后,大地少有涼風,而且吹的風還會帶著熱浪。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我國多地高溫潮濕多雨。中國南方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常伴隨著大風、暴雨。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總之,小暑節氣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雷暴增多。但對於農作物來講,雨熱同期有利於成長。
民間小暑有“食新”“吃餃子”、“吃炒面”等習俗。此外,在農歷的六月初六這天,民間有晒書畫、衣物的習俗。據說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紅綠”的說法。
在過去,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同時這些新貨也要准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在我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記者 劉莎莎)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