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多少度算高溫天氣

談到“高溫天氣”,很多人對它的認識可能還只是停留在感覺“熱”上,對於“什麼是高溫天氣”“它的成因是什麼”“它有何影響”等問題知之甚少,更沒有想到它和台風、雷暴、冰雹等一樣也是一種災害性天氣。
怎麼定義高溫天氣?我國氣象學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35℃以上稱之為高溫天氣。同時,把連續數天(三天以上)日最高氣溫都超過35℃的高溫天氣過程稱為高溫熱浪(也稱為高溫酷暑)天氣。
高溫是一種較常見的氣象災害。我國除東北、青藏高原極少或不出現高溫天氣外,其他地區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全球氣候變暖、城市熱島效應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僅取決於氣溫,還與空氣濕度、風速、太陽熱輻射等有關,因此,不同氣象條件下的高溫天氣,也有其相應的特征。通常有干熱型和悶熱型兩種類型。其中,氣溫很高、太陽輻射強而且空氣濕度小的高溫天氣,被稱為干熱型高溫﹔在夏季,我國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北京、天津等地經常出現。而悶熱型高溫,則是指夏季水汽豐富,空氣濕度大,在相對氣溫並不十分高時,人們仍感覺悶熱﹔我國沿海及長江中下游、華南等地經常出現。
高溫預警信號,一般分為黃色預警信號、橙色預警信號、紅色預警信號。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指天氣悶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接近或達到35℃或35℃以上﹔橙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指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或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指天氣酷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40℃或以上。
氣溫 指的是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裡測得的溫度。按照氣象觀測規范,測量氣溫必須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完成,溫度表高於地面1.5米,而且放在百葉箱中,百葉箱要求通風好,要避開太陽的直接照射,還要避免受地面反射的光和熱的影響,這樣測得的溫度才是氣象學上所說的氣溫。這樣測出來的氣溫才具有代表性、准確性、比較性。
體感溫度 指人體在不同環境下感受到的空氣溫度。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濕度、風速、太陽輻射、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比如,相同溫度下,濕度越大感覺越悶熱﹔有風的情況下,可以將人體熱量帶走,大家會感到有降溫的效果﹔如果受太陽照射,人體皮膚溫度則會有所升高,所以人體感受的溫度和氣象上所說的溫度還是有差異的。
地表溫度 指地表面與空氣交界處的溫度。氣象上測量地表溫度時是將地面溫度表水平放置在地表面,球部的一半埋在土中而另一半則暴露在空氣中,故測得的溫度並不能完全代表地表溫度,而是地表溫度與緊接地表的空氣溫度的平均值。
這個值與大家經常說到的水泥地面、公路地面的地表溫度也是不一樣的。大家也很明顯能夠感覺到,在水泥地面上測出的地表溫度顯然會遠遠高於空氣中的溫度或者氣象所說的地表溫度。(記者 董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