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700多株古樹“一樹一檔”留住綠美鄉愁

目前,深圳共有在冊古樹名木1707株,為千年鵬城留住歷史文脈、記憶鄉愁。圖為大鵬新區壩光古銀葉樹群。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忠 通訊員 馬海鵬 攝
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縷鄉愁。記者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獲悉,目前,深圳(含深汕特別合作區)共有在冊古樹名木1707株,通過“林長制”考核、建設“綠美古樹鄉村”“古樹公園”“一樹一檔”精細化管理等,多措並舉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為千年鵬城留住歷史文脈、記憶鄉愁。
9月25日-9月30日是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確立的“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以“保護古樹名木,賡續中華文脈”為主題,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宣講古樹名木故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日前,一場特殊的集體婚禮在鹽田區梅沙街道舉行。在嘉賓、市民和古樹的共同見証下,9對新人身著紅色中式婚服,循疍家婚俗,採花抽禮、唱咸水歌、插銀花、許長情、撐娘傘,完成交拜禮、合巹禮、結發禮等儀式,還獲頒設計有古樹元素的婚書,氣氛喜慶熱鬧。
這是深圳首例古樹婚禮。婚禮地點520香樟廣場是深圳率先打造的“綠美古樹鄉村”,生長著520年的一級古樟樹(全市胸徑最大古樟樹)和110年的三級古龍眼樹。
古樹長青,根深葉茂,冠蓋如雲,祝福愛情,承載鄉愁。
2023年9月初,深圳市壩光古銀葉樹群,作為唯一入選的紅樹林古樹群,捧得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殊榮。這也是其繼2022年榮獲“廣東十大最美古樹群”后,獲得國家級褒揚。壩光古銀葉樹群是全球保存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天然古銀葉樹群落,登記在冊古樹33株,平均樹齡超200年,最大樹齡超500年。其所在的大鵬新區鹽灶古村,是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客家村落。“鹽灶”其名,源自大亞灣畔、排牙山下的古鹽場和煮海晒鹽的傳統技藝。如今,百余座老宅已故人遠去,成為客家風俗博物館。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是深圳全面推行林長制‘十大任務’之一,納入全市林長制考核和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內容。”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23年,深圳聚焦重點任務、強化示范引領、規范林木管理。目前,全市在冊古樹名木1707株,包括一級古樹14株、名木5株。榕樹、樟樹、龍眼、荔枝佔比超70%,為主要樹種。大鵬新區是深圳古樹名木總數、一級古樹數量最多的區,分別達588株、6株。全市古樹名木100%落實養護責任,建立樹木智慧化管理平台及“一樹一檔”數據庫。280余株古樹名木開展了科學搶救復壯,全市古樹名木生長態勢總體良好。全市古樹名木和“后備古樹”(大樹)保護管理辦法,也將加快出台。
依托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深圳大力推進“綠美廣東”示范點建設。2023年,深圳將建設2個“綠美古樹鄉村”和1個“古樹公園”,分別為龍華區牛軛嶺古樟樹公園、鹽田區520古樟樹公園和龍崗區新塘坑古樹公園。2023年6月,深圳首次啟動古樹名木資源全市普查,預計到2024年底將基本摸清“家底”,推動全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階。(首席記者 秦綺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