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深圳頻道

深圳大鵬灣作為優秀案例在全國“美麗海灣”大會上推介

2023年10月26日08:55 | 來源:讀特
小字號

原標題:大鵬灣作為優秀案例在全國“美麗海灣”大會上推介

  2023年10月25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淄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研討會”在山東淄博隆重召開,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代表深圳大鵬灣就“美麗海灣”建設工作成效、經驗啟示作交流分享。與會領導和專家對大鵬灣“美麗海灣”經驗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指出自2022年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海灣”案例以來,大鵬灣探索形成一線發達城市和人口聚集區建設“美麗海灣”的示范樣板,大鵬灣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產業發展,擴大高品質的親海空間,持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國內海灣高品質建設提供借鑒。

  大鵬灣以建設“美麗海灣”為主線,將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海灣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全面提升海洋環境質量,深入踐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型“美麗海灣”,為打造國際一流、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深圳市高位謀劃“美麗海灣”建設,全面提升大鵬灣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同時圍繞美麗海灣建設基本要求,制定《大鵬新區高品質“美麗海灣”規劃》《大鵬新區近岸海域水質提升暨“美麗海灣”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大鵬新區沙灘管理工作規則》《鹽田區陸海統籌水質精細化管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規劃及方案,將“美麗海灣”指標要求與治污保潔工程、污染防治任務有效融合,相關指標納入市、區兩級生態文明建設督辦及考核,全面加強近岸海域、岸線、沙灘、灘涂的管理,構建海陸統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深入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水清灘淨—深入推進海灣污染防治攻堅

  完善大鵬灣區域內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小區排水管網接駁,推進生活污水處理“雙轉變、雙提升”,大鵬灣污水基本實現100%收集。建立陸源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機制,強化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實施入海排口“查、測、溯、治”閉環管理,灣內6個入海排污口和123個雨水排放口水質全部達標。建立海洋垃圾“市級調度-區級響應-街道落實”三級響應處理模式,形成生態、城管、海事、街道等多部門聯動機制,推動海洋垃圾打撈、轉運、處置環節無縫連接,開展大鵬灣專項清漂行動,累計清理海洋垃圾約523噸。清退海水養殖佔海面積約47公頃,清退后漁排海域無機氮指標大幅下降,水質顯著提升,為高端海洋產業發展騰出優質海域發展空間。構建“3+N+1”休閑船舶一體化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納管並備案休閑船舶396艘,打通休閑船舶綜合治理“最后一公裡”。

  魚鷗翔集—高規格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

  打造全國首個以珊瑚保育為主題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已完成27603.6空方、共688個人工魚礁礁體投放,擬通過種植10萬株珊瑚,實現海底珊瑚育林。持續保育海洋珊瑚典型生境,累計種植珊瑚6萬余株,大澳灣區域珊瑚生態系統得到顯著修復,國內首個珊瑚保育中心落戶大鵬,中國珊瑚普查廣東站在大鵬啟動。開展海陸重點區域典型生境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海域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8種,建立大鵬新區生物多樣性調查管理平台,匯總海域調查線路、物種信息、影像數據等,為評估海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提供依據。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投入資金超600萬元,投放魚蝦貝苗超6000萬尾,灣區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魚卵仔魚和游泳生物等生物種類均有所增加。

  人海和諧—打造宜居宜業宜創宜游的親海空間

  對灣內31個沙灘實施分類管理,推動官湖、金沙灣等沙灘岸線常態化修復,下沙海水浴場水質和健康指數持續為優,推動大小梅沙等重點沙灘提質擴容,大梅沙海濱公園項目入選廣東省生態修復十大范例,著力提升親海空間生態體驗。推進沿海岸線月亮灣東段、沙魚涌段、官湖東段等生態海堤建設﹔建成“世界第一長”海濱棧道,連點成線完成總長69公裡鹽田半山公園帶﹔建成4.35公裡環大鵬灣海岸“深圳最美公路”,串聯沿岸玫瑰海岸、沙魚涌、金沙灣等旅游景區,打造深圳最美濱海休閑景觀走廊。依托大鵬灣山海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發布“生態大鵬”最美打卡點,年接待游客超3000萬人次,實現國內、國際旅游收入穩定“雙增長”,2022年大鵬新區旅游業收入70.9億元,較2020年增長6.9%﹔2021年度大鵬新區和鹽田區GEP較2020年分別增長2.45%和5.51%,生態價值取得明顯提升。

  科技賦能—創新海陸統籌環境監管手段

  首創無人機巡查近岸海域環境監管新機制,基於智能機場建立每天24小時無人機自動巡查體系,建設固定路線巡航+指點飛行詳察的“地空一體遠程調度巡查系統”,建立海漂垃圾、海面油污、海域赤潮的“三海”科技監管新模式,實現海岸線和半徑8公裡近岸海域遠程調度全覆蓋監管,獲得央視新聞周刊報道點贊。率先建成全國首個區縣級全要素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平台,縱向對接市智慧環保平台,橫向連接各區級部門數據,形成海洋專題圖層,實現地表水、近岸海域、環境應急、生物資源等生態要素的可視、可測、可控。同時在涉海五部門“信息共享、聯合會商、聯合執法、聯合督察”四大常態化機制基礎上,進一步構建“5+11”跨部門聯動閉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大鵬灣生態環境監管合力,先后聯合查處了盜採野生珊瑚案、潛水電魚案,通過在大鵬灣海域種植珊瑚的替代性修復方式開啟深圳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先例。

  改革示范—推動海灣生態文明建設創新

  制定全國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率先開展海洋GEP核算,簽訂深圳首個LNG冷能利用試點項目,鹽田港岸電覆蓋率達85%,岸電使用率國內領先,助推海灣綠色高質量發展。印發國內首個區縣級《降碳減污協同指數》,從環境質量、碳排放水平等5個維度,構建16項指標體系,為系統推進降碳減污工作提供指引。推動沿海社區建設近零碳排放典型示范工程,大梅沙社區成功入選“全球綠色繁榮社區”全國3個試點社區之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以小梅沙片區為試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引入統一市場主體,推動片區生態環境治理與文旅產業開發一體化實施、融合發展,全面開展小梅沙河流域生態修復、海域保護開發及海洋生態系統保護項目,打造國際一流的環境品質,成為深圳市首個且唯一一個入選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的項目,也是廣東省首個濱海旅游度假區EOD模式項目。

  共建共享—強化海灣治理多元合作

  構建“政府推動、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美麗海灣”共建共享平台,設立深圳市鹽田生態環保基金會、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培育設立11家海灣生態環境保護組織,組建近百人生態文明志願者隊伍。堅持“生態+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方向,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南澳)海上龍舟賽,大梅沙國際水上運動中心、金沙灣國際樂園等海灣親海運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逐漸形成品牌效應。

  發起紅樹林保護募捐,舉辦“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海底清潔·廢網共創”、“藍色集結號-守護大鵬百裡海岸線”等活動,全面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美麗海灣”建設。由深圳報業集團攜手海洋環保組織,設置水下攝像頭全年24小時直播海底珊瑚實況,在大鵬灣拍攝到野外霜鹿角珊瑚產卵畫面,向市民宣傳珊瑚保護理念和珊瑚種植成效。以大鵬灣海洋產業發展為樣板輻射周邊區域,推動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大學、深圳海洋博物館等一批國家級重點項目落戶大鵬。

  圖源:讀特融媒實驗室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思瑋 通訊員 肖思琪 文/圖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