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來文博會看新時代文化新氣象

2024年05月23日08:30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來這裡看新時代文化新氣象

  深圳報業集團展廳特設“文博20載盛放20年”主題回顧展。集團旗下報刊在20年裡對文博會的重要報道將集中呈現。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偉文 攝

  傳統藝術瑰寶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東方智慧與西方創意思維碰撞交融,第二十屆文博會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時而溫婉如流、時而激情澎湃,每一份清泉涌動的創意,最終都在新時代的巨槳撥動下,激發文化產業令人驚嘆的活力,璀璨生輝。古人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匯聚四海文化之瑰寶的文化產業盛會,不僅展現著新時代文化產業的新風尚、新氣象,更清晰地向社會展示源源不斷的創合之力,已然成為文化產業持續繁榮的動力源泉。

  創新與活力:

  為文化產業注入新的生命力

  文博會匯聚了各種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展現了文化產業的新動態、新趨勢,這些創新就像是源源不斷的活水,為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然而,創意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隻有懷著對中華文化的敬意,沉入深處、洞悉細節、回到現場,才能創作出有助於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優秀產品,激活文化創新的活力。

  此次,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專門准備了一款以北京中軸線古建筑石獅子為設計原型的“中軸遺藏——京城萌獅”文創作品。萌獅融合了三彩和陶制藝術,寓意“獅獅如意”“獅獅順心”“獅不可擋”,並加入當代潮流色彩搭配,給市民帶去“獅來運轉”的好彩頭﹔此外,還有一款木質魯班鎖台燈,結合建筑結構的巧思,化身為宜藏宜家的傳統木作手工藝創變作品,好玩又好看。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企劃部、國際部主任楊絲路告訴記者,此次參展一為展示清華大學的產學研特色,二則重在影響大眾,讓社會了解並熟悉中國建筑設計的文化屬性,普及建筑文化。為此,我們帶來很多有趣的文創產品,比如“獅子”是中國文化的標志之一,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能讓外界改變建筑設計行業“高冷”的印象,轉而讓古香古色的文化產品走進百姓生活、提升家居文化品位。當然,更期待眾多外國友人,將這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象征意義的“小玩意兒”帶出國門,讓創變的“新國潮”影響世界的審美。據透露,應家長要求,研究院也給小朋友准備了具有使用功能的文創學具,將大眾對清華大學這一高等學府的感情和期待都賦予文創作品,讓它們成為可隨身攜帶的勵志標簽。

  “我們認為,創新與活力源於中國本土特色的文化屬性。研究院在設計中大量使用了雙碳建筑技術,以及AI、BIM等手段,新質生產力能夠給社會、給百姓帶來環境友好的創作,這種原創性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價值所在。”楊絲路介紹,清華設計在文化旅游、城市更新、文化遺產保護等各個領域深耕細作,巧妙地結合所參與設計的建筑項目,推出以建筑作品為原型的原創文創設計作品,“正因為對文化的深度理解,往往這些原創作品更能呼應人們對某一地、某一景的情感,真正滿足各地文旅聯動的設計需求,從而帶動文化消費。”

  發展與繁榮:

  成傳統文化復興重要助推力

  高質量的文創產品,需要以恰當的創意形式,將歷史內涵與時代審美相結合,達到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相統一。

  “再醒驚天下”的三星堆、蒼翠悠遠的古蜀道翠雲廊等標志性四川文化元素,將記者的視角帶到了巴山蜀水之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本屆文博會上,《妙絲禪韻》蜀繡系列數字藏品、四川藝術(川劇)文獻數字服務平台、四川博物院文物數字傳播、四川文藝數字藝術館等,將展現出“文化+數字技術”的更多可能﹔三星堆博物館《古蜀幻地》MR導覽、金沙遺址博物館“考古時空門”數字體驗、都江堰沉浸式文旅元宇宙數字平台、劍門關“智游劍門”全域旅游平台、自貢市恐龍燈會“元宇宙雲觀燈”等,以數字技術賦能巴蜀文化,以時代華彩為傳統文化作序,能給觀眾構造出別出心裁的“數字消費新場景”。另外,觀眾還能分享四川企業帶來的“數字賦能新氣象”“數字文化新業態”等文化數字化建設成效,以及四川數字文化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

  長沙馬欄山出品的文旅融合代表作——青春劇場《恰同學少年》,也可以讓觀眾在文博會現場一飽眼福。《恰同學少年》是出品方中廣天擇的文旅融合代表作,它依托湖湘獨有的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圍繞“挖掘在地文化”“講活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湖湘精神”四大內核,讓觀眾融入實際的場景體驗中,將紅色文化、湖湘文化融入創意型課程互動,通過衍生文創、主題換裝等多維布局,拉近與年輕一代的情感和審美距離,助力湖湘紅色文化年輕化大眾化傳播。

  “新質生產力催生文化產業新業態,《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採用前沿科技,將VR、AR、全息影像、動態捕捉、光影等技術應用於演藝舞台、旅游場景,並實現商業運營,用優質創意嫁接城市文脈資源,用‘文化+科技’培育文旅消費新產品、新模式、新場景。”中廣天擇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一年的精心打磨,《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於去年5月正式上演,截至今年5月初,演出超600場,接待觀眾超6.5萬人次,貓眼評分9.5分,已成為長沙紅色文旅新地標、沉浸式主題研學的熱門打卡地。該負責人還表示,《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岳麓山“長沙之眼”,通過科技拓展出文旅融合的廣度,創新了文化消費場景,也成功地打造出長沙文旅的系列新地標。以青春為標簽,未來還將繼續對外拓展、復制紅色中國青春劇場系列IP。

  交流與融合:

  多元文化對話實現跨界鏈接

  文博會不僅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還積極引進和展示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成果,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共存、交流與發展的良好氛圍。歷屆文博會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和觀眾,這種跨文化的交流,正如活水匯聚,帶來了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此次,英國愛丁堡市攜10家企業亮相文博會。愛丁堡市市長羅伯特·阿爾德裡奇在採訪中表示,“此行,企業期待在中國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創造更多合作機遇,並與中國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對於深圳這座充滿活力的年輕城市而言,兩座城市在各個領域、各個產業上都優勢互補,無論是創新、技術,還是文化、創意藝術,都有廣闊的合作潛力和發展前景”。

  “我們很高興能參加第二十屆文博會。從2018年開始,特蘭西瓦尼亞大學每年都組織參加文博會,既有現場展位,也有線上參展,我們獲得了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廣泛了解和認可。”特蘭西瓦尼亞大學社會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維克多·布裡丘所在的大學,位於羅馬尼亞中部的布拉索夫,是該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公立大學。往屆文博會上,作為一家教育和研究機構,他們始終專注於推介大學以及相關教育服務,在本、碩、博人才培養以及產學研一體化合作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

  維克多透露,團隊對本屆文博會充滿樂觀和熱情,還為參觀者准備了手工制作體驗活動,以更好地展示羅馬尼亞及其文化遺產,並將重點介紹學校研究中心開發的新產品,利用虛擬與增強現實技術,探索羅馬尼亞傳統。團隊也將本屆裡程碑式的文博會視為“催化劑”,一方面期待激發出更富有成效的合作,另一方面,期待在中國發現未來新興趨勢和技術,無論是工程、旅游、文化遺產還是其他領域,以引領團隊走向新的探索前沿。

  “文博會是一個優質的交流、合作平台,充滿活力,在促進世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全球范圍內的相互理解、創造和合作做出了貢獻。”維克多肯定地說。(首席記者 李麗)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