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化館新館明年竣工
6月19日,深圳市建筑工務署2024年“安全生產月”示范項目觀摩會在深圳市文化館新館項目地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深圳市文化館新館項目計劃於2025年竣工,將建成融合教育、交流、培訓、表演、展覽、文創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地標。
打造新一代藝術中心
深圳市文化館新館(原深圳市群眾藝術館新館)項目是深圳市重大文化設施之一,位於龍華區民治街道,總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演藝活動區、交流展示區、輔導培訓區、藝術圖書閱覽區、業務用房、管理用房、文化服務配套等。
該項目在設計上獨具匠心,以“文化之舟·雲上藝村”為核心,通過整合多項文化藝術功能,融合現代建筑設計手法,力圖打造具有文化性的新一代藝術中心。
“文化館新館主要空間由兩條立體交叉的公共軸線組成,三個廣場空間串聯成一條徐徐蜿蜒上行的‘藝術長廊’,市民可以像進入公園一樣在這裡休閑健身﹔還有一條演藝大街穿越演藝大廳到達水岸。作為城市觀景平台,市民還能登上屋頂欣賞城市美景。”市建筑工務署相關負責人介紹。
廣場使用了弧線的單一語言進行空間構造。據了解,該項目設置多個空間類型,包括以舞台、LED屏幕為視覺牽引的互動和休息空間,以樹陣創造蔭涼和親人尺度的林下空間等,打造一處受市民喜愛的、可以承載日常和特殊活動的公共空間。
功能設置上,文化館新館設置四大演藝空間、四項主題展覽空間、多類型培訓、藝術圖書閱覽區等功能區。其中,四大演藝空間包括綜合劇場、先鋒劇場、多功能廳、黑匣子劇場,共同構成項目的核心功能區,力求未來能夠呈現“一出好戲”,為觀眾帶來難忘的藝術享受。
疏散系統安全可靠
作為大型公共場館,安全可靠的疏散通道尤為重要。記者了解到,文化館新館項目在建設中應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建立模型進行疏散模擬,可模擬大型公共場館建筑在災難條件下人員的疏散路徑、不同區域人員的疏散時間。
“通過模型對疏散逃生路線進行評估,可以根據結果進一步優化設計,確保安全疏散系統的有效性。”市建筑工務署相關負責人表示。
觀摩會上,工作人員介紹了文化館新館項目在提升安全意識方面的具體做法,並表示將繼續推動理念引領、技術引領、質量引領,加快管理與運行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大綠色化、低碳化技術應用力度,落實先進建造體系,全面推廣先進技術、材料、工藝,積極開展產能建筑、光儲直柔、超充快充、車網互動等技術應用,為深圳打造更多綠色建筑、智能建筑、低碳建筑。
目前,文化館新館項目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計劃2025年竣工。建成后,該館將成為創新型市民文化藝術培訓基地、市民參與體驗休閑文藝展演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城際文化交流聚集地、全市文化館聯盟數字化網絡平台和群眾文化藝術骨干創作創意園,在區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戰略中發揮重大作用。(記者 張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