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獲26項國家科技獎

2024年06月25日08:55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獲26項國家科技獎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據統計,在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選中,深圳25個通用項目和1個人選獲獎,總獲獎數創歷年新高。深圳牽頭和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中,包括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7項、科技進步獎17項。彰顯深圳科技創新能力節節攀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取得顯著成效。

  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2023年度,深圳牽頭和參與項目總獲獎數共25個,較2020年獲獎量增長近1倍,創歷史新高。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率領團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學術影響。在異質結體系中發現界面增強的高溫超導電性,開啟了國際高溫超導領域的全新研究方向,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取得多項引領性的重要科學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院士,也與深圳關系密切,他曾獲聘為深圳市智慧城管戰略發展顧問,為深圳智慧城市建設貢獻頗多。

  電子信息行業佔比持續領先。深圳獲獎項目覆蓋領域包括電子信息、生命科學、先進制造、資源與環境、新材料等5個高新技術領域。其中電子信息領域項目共7個,佔獲獎項目比重達到28%,表現出我市在電子信息領域行業的顯著優勢。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凸顯。一直以來,深圳著眼於長遠,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密切關注企業需求,優化科研資源供給機制,全方位支持企業創新和產業發展。此次深圳獲獎項目中,由深圳企業牽頭和參與的項目共有21項,佔所有獲獎項目的84%,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其中,華為連續15年獲得國家科技獎,本年度參與的獲獎項目達到7個﹔比亞迪牽頭和參與的獲獎項目共3個。

  華為參與完成的“雲計算系統的低時延關鍵技術”“無柵格動態調制靈活速率光傳送網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參與完成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鵬城實驗室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兩個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鵬城實驗室牽頭,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參與完成的項目“超大規模多領域融合聯邦靶場(鵬城網絡靶場)關鍵技術及系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由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新一代電動汽車關鍵部件及整車平台自主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創造了新一代電動汽車能源核心、驅動核心及整車核心全鏈自主設計及制造的“中國方案”,得到廣泛應用,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從“模仿追隨”到“自主創新”再到“引領全球”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持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成果豐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參與完成的“高速移動復雜場景信道特征及傳輸理論”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深圳大學參與完成的“深部能源開發岩體應力場透明解析技術及應用”項目和南方科技大學參與完成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深圳市科創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堅持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今年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正是深圳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記者 聞坤)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