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最核心地段,這裡擁有千畝“綠美人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四時美景,草木榮枯,鳥獸生息。華僑城濕地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這片綠色的面積約是“鄰居”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面積的一半。與濕地一路之隔,一座座摩天大樓正在拔地而起
“在深圳、在南山這麼科技發達、經濟發達的地方,我們依舊擁有一片原生態的綠色之地。”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第10期環保志願教師小魚兒(陳曉瑜)說道,“這是我們對綠色、對美的追求。”
華僑城濕地是她最喜歡的地方,在這裡,她就像一條暢游在綠色中的“魚”。
城市中央
神奇動植物自然生長
“當踏入濕地的大門,就會感受到一股質朴的自然之美。” 小魚兒眼中的濕地是一個清新的、自然的、純粹的、非常平和的城市中央的綠翡翠。
小魚兒非常熱愛旅行,走過了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在路途中,她發現很多國家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都有一些獨到之處。於是,她總會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
多年前的一天,當她走進濕地,便立刻堅定地告訴自己,“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
在深圳核心地段這樣一大片地留給了神奇動物、神奇植物留給了野趣華僑城濕地是我國唯一地處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濕地。時至今日,濕地共記錄到1600多種動植物。自2012年營運以來,濕地始終免費向公眾開放,以“還自然一個自然的狀態”的理念,以不消殺、不作景觀修剪等自然管理方式,營造不同生物的棲息環境。
為確保濕地生態系統和功能的完整性、自然性,園區還採取了類似保護區的管理,嚴格按照生態承載能力控制入園人數,每天僅開放400人,被網友們稱為“深圳最難約的公園”。
“這棵樹是被台風‘山竹’刮倒的,我們沒有修剪,任它生長。”小魚兒在導覽講解中向游客講述自然的生命力。這些年來,濕地的志願者們驚喜地發現,它倒下后也能自然生長,長出一大片蔥蘢繁茂。“大自然告訴我們,哪怕隻有一點光線,植物也會拼命生長,人也一樣。”
在華僑城濕地,一顆熱愛自然的、想奉獻的心遇到了可以綻放的舞台,一片原生態的濕地也遇到了懂它的人。小魚兒在濕地一待就是五年。
“我時常會想,在濕地服務和我熱愛的旅行一樣——一路看到不同的美景,不斷地探索、學習和思考。”小魚兒說,“我不是在旅行,就是在來濕地的路上。”
故事在腳下
也在手中
“有人會問我來了這麼多次濕地,你不會膩嗎?”小魚兒笑道,“完全不會!每次來都是新的。”
對志願者們來講,每次來濕地都有新的發現——這裡的四季是變化的,這裡的動植物生死榮枯都有很大的變化,隻要用心去發現,每次都會眼前一亮。
一條導覽路線走了5年
依舊常來常新
故事不僅在腳下
也在手中生長
濕地有一條全國首條情意感官步道
月亮步道
這條步道是濕地的志願者們貫徹“零廢棄”的理念,堅持“一沙一土不外運”,用清理的外來植物銀合歡木樁和再利用損壞的地磚,全程手作修建而成。
小魚兒全程參與月亮步道的創建。“我一次報名就報滿10天、一周,別的老師都笑了,說上班都有雙休,你怎麼都不需要休息。”小魚兒回憶。
當時,志願者們會拍攝、記錄下來手作步道的修建過程,整理成冊。“我們拿著這本書,就像拿著一本秘籍一樣向大家‘炫耀’,特別有成就感。”看著完工的步道,志願者們都會覺得所有的勞作都是值得的。
一群自然的人
打開一扇通往自然的門
用小魚兒的話說,濕地的志願者老師們是一群“非常自然”的人——不僅是身處自然,他們都有一顆純粹的心。
“他們是一群普通但不平凡的人。在濕地大門之外,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大門之內就是熱情洋溢的自然教育的傳播者。”小魚兒說。這些志願者一直以來都是濕地的驕傲和名片。如今,已有超600名“綠馬甲”活躍在濕地,每次志願服務的名額都要靠“搶”。
小魚兒與青少年志願者小翠鳥的緣分非常深。小翠鳥4歲時就來濕地參加了各類的課程,由小魚兒作為講師進行志願服務。她媽媽便加了小魚兒的微信,中間幾年沒有聯系,也沒有見面。
“直到去年,她媽媽給我消息說小翠鳥報上了第五期青少年志願者,非常高興,非常激動。”有一句話非常打動小魚兒,她媽媽說,因為當時老師們帶領著她打開了一扇通往自然的認知之門,在她小小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熱愛自然的種子,她很想長大了之后也像老師們一樣,穿上綠馬甲在濕地服務。
“原來沒有見面的日子是慢慢等著她長大,就如大自然一樣,在時空之中看到了變化。”小魚兒特別感動。如今,她們兩個經常一起周末在濕地服務,終於實現了一起穿上綠馬甲的願望了。
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例子。第五期青少年志願者獨角仙是一個昆虫愛好者,他爸爸經常送他來參加志願活動。
久而久之,他爸爸和志願者們都熟絡了起來,但他自己沒有信心能夠通過重重考核進入志願者隊伍。
“沒想到,今年的第十六期他爸爸報名了。培訓時碰到他們大家都笑了,以前是爸爸送孩子做志願,現在是孩子帶著爸爸來上學。”小魚兒笑道。
在濕地,經常會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在不同的崗位進行志願服務,往往全家組團上陣。“志願者們會將志願服務會帶回家庭裡,這也是特別讓我非常感動的地方。”小魚兒介紹。
濕地的志願者們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傳統——以老帶新。每當有資深志願者老師報名課程服務時,下面的名額競爭異常激烈,大家總是想在他的身邊能夠有所學習,氛圍非常好。
快節奏生活的
綠色“減速帶”
深圳的生活節奏很快,但當你踏進濕地的大門,你會感受到心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這個過程,你會滿眼蒼翠,會發現有不同的生命之美,會感受到內心更加豐盈。
小魚兒最喜歡濕地的秋天——有很多的候鳥,有不一樣的風景。深圳的秋天格外短,因為短顯得更加珍貴。就像濕地一樣,在如此發達、繁榮的大都市裡,它很小、也很大,始終非常珍貴。
“這裡就是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有真誠的贊賞,有友善的氛圍,還有美麗的自然,讓內心非常的平和。”在小魚兒看來,濕地是一個很開放和豐富的平台,隻要有一顆想服務自然的心,走進這裡肯定能夠找到一個適合的位置,參與到這項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之中。
小魚兒希望濕地不僅僅講的是自然與生態,更要引導人們認識人與野生動植物、與自然環境的三角關系,更加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走進濕地,走進自然,了解自然,愛上自然,加入我們的隊伍,一起做自然的守護者。”小魚兒說道。
來源 | 南山區融媒體中心
南山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圳分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