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河套“小支點”撬動灣區創新“大效應”

2024年08月01日11:08 | 來源:深圳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河套“小支點”撬動灣區創新“大效應”

  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法定圖則發布、“1+6”國際組織集聚落戶河套、河套國際產業中試集聚區10家中試平台集中授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布一周年即將到來,合作區發展建設捷報頻傳,來自全球的產業、企業、資本、人才等優質創新資源持續匯聚,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落地,改革開放先行示范效應“成色十足”。

  開發建設7年來,河套已實現了從“零的突破”到“集聚發展”,3.0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440多家科技企業、推進引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60個,“小支點”撬動灣區科創“大效應”。

  追根溯源,位處深港交界處的河套,始終沖刺在深圳改革開放的第一線。從上個世紀皇崗口岸的開通與福田保稅區的開辟,到2023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了河套邁向“世界級科研樞紐”的重大使命。“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河套成為大灣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實驗平台。

  前沿產業加速落地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河套引領灣區創新的底氣。

  作為高密度建成區,河套堅持以“空間煥新”吸引企業扎根、產業集聚,創新通過“租、購、改、建”破解福田保稅區高度建成區難題,整備改造約8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研空間,建成11個專業化園區﹔皇崗口岸重建工程如火如荼,口岸貨檢區40萬平方米土地加快釋放,總建筑面積超120萬平方米的國際協同創新區即將啟動建設。

  立足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的發展定位,河套深圳園區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的科研試驗設施集群,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資源。蘋果、星巴克等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以及香港高校科研機構、大型央企國企及龍頭企業研發中心、獨角獸企業、國際產業與標准組織等集群紛紛落地,實現了國際量子研究院“玻色編碼糾錯延長量子比特壽命”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時空分辨率電鏡產業化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

  今年6月,包含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WAA)、國際星閃無線短距通信聯盟(SA)等在內的河套“1+6”國際組織及其服務機構全員集齊,亮相於“2024年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助力深圳邁向國際標准化高地。同期,河套國際產業中試集聚區中試平台集中授牌,河套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化合物光芯片中試平台等10家中試平台集中揭牌,標志著河套基本實現重點產業領域中試能力全覆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邁出關鍵一步。

  天下英才近悅遠來

  科技創新,人才先行。河套充分釋放“平台”和“通道”作用,構建起灣區創業“過河者”創新合作、聯動發展的“大橋”。一批批海內外企業家、創業者、專業人才紛至沓來,更吸引多個院士團隊在內的眾多頂尖科技人才全職加盟,科技人才“強磁場”效應顯現。

  河套真心為人才。6月26日,河套職業資格“白名單”1.0版印發,《深圳市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河套深圳園區專版)》涵蓋建筑、醫療、法律、金融等8大領域28項職業資格,進一步鼓勵境外專業人才在河套深圳園區便利執業。

  從深圳唯一能夠實現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辦”的“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到提供高質量國際化法律服務的“河套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從構建“半小時科研圈”的深港直通跨境巴士專線,到提供超3000套人才房的南華村棚改舊改項目,河套對待“過河者”誠可謂“衣食住行一站式包圓”。

  與此同時,河套持續出台系列人才服務政策,覆蓋人才輸入、創新、創業、居留等人才成長全鏈條,形成“產品化”“菜單式”人才服務體系。人才房配租名額、員工住房補貼等“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讓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安心在這片熱土書寫創新故事。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制度創新是改革的靈魂。河套合作區立足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的發展定位,加快探索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先行落地一批制度創新的積極探索。

  系統推進制度創新,深圳市出台《關於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中心的若干意見》。福田區出台實施科研管理體制創新“政策包”,建立選題征集制、團隊揭榜制等5大機制,探索適用香港及國際先進科研管理機制。

  今年以來,河套“雙15%”稅收改革方案落地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海關特殊監管辦法穩步推進﹔深圳市支持深圳園區財政科研資金監管探索適用港澳審計准則﹔深圳數據交易所交易規模、交易筆數、跨境交易金額實現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河套不斷探索創新科研相關資金跨境流動監管,首單“科匯通”、科創企業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落地,河套“天使薈”、跨境雙幣早期母基金和系列專業子基金等重點項目加速落地,為優質創新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記者 張鈞政)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