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在深圳揭牌
國際紅樹林中心標識11月6日發布。IMC為其英文名縮寫。藍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紅樹林及濕地植物。黑臉琵鷺是標識的視覺中心。
11月6日,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上倡議,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大力支持。
11月6日,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在深圳正式簽署,中國、柬埔寨、馬達加斯加等首批18個成員國代表共同簽署協定並為國際紅樹林中心揭牌。
柬埔寨環境部常務國務秘書桑萬提表示,國際紅樹林中心為全球紅樹林保護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他說:“中國是全球少數實現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深圳也是一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都市,在全球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方面樹立了榜樣、提供了經驗。”馬達加斯加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部秘書長安德裡·菲迪尼耶娜·莫伊茲·拉薩穆埃利納表示,將持續加強與國際紅樹林中心的合作,推動全球紅樹林保護經驗交流和技術創新。
作為共謀紅樹林保護與合理利用、共促紅樹林交流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國際紅樹林中心將建立健全開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國際合作機制,推動全球紅樹林保護事業邁向新高度,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作出積極貢獻。
2023年9月,經《濕地公約》常委會第62次會議審議通過,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是完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中國將以此為平台,持續深化與各成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紅樹林保護的全球聯合行動,不斷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工作,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及其配套制度,健全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了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截至目前,我國紅樹林面積已達45.45萬畝,較本世紀初增加了約12.45萬畝,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深圳積極推進紅樹林濕地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早在1988年就建立了國家級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位於城市腹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深圳已完成紅樹林營造15.48公頃、紅樹林修復面積103.08公頃,在紅樹林保護、濕地恢復以及生物多樣性維護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記者 徐興東 秦綺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