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緣》第二季即將播出
《我的中國緣》第二季聚焦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的外國人,以其所在地“東道主”的角色,行進式探訪其所在城市的文旅特色、人文風情,記錄他們在中國的鮮活故事,講述他們在不同地域和行業與中國新時代發展交匯融合的趣味中國緣。通過他們的中國故事,展現一個美麗多姿、開放包容、善意溫暖的中國。
11月16日起,每周六晚21:35分
深圳衛視,與您相約
他們都是外國人,卻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為什麼吸引他們,有哪些讓他們留下來的理由,在這裡能體驗到哪些有意思的事……人文歷史、民俗習慣、生活日常、結緣故事,鏡頭前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從陌生到質疑,再到慢慢了解,深深喜歡,他們的中國緣,將會有更感性但又更客觀的答案展現。“老外不見外”,我的中國緣,出發!
《當披薩遇上臭鱖魚》
在安徽黃山,美國人卓文有一個執念:“先成家,后立業”。2009年,卓文18歲高中畢業后來到中國,和一位中國姑娘在黃山結婚安家。在黃山,田園牧歌美景,歷經千百年的歷史遺存和文化古跡隨處可見,卓文喜歡上了這裡,他開始兼職做自媒體。在黃山的南溪南村,這個令他一見鐘情的小鄉村終於讓他找到了“立業”的方向。
臭鱖魚、毛豆腐,我們常人理解這就是獨屬於安徽的鄉土風味,和來自外國的披薩結合居然意外地很好吃,實實在在地出了圈。黃山姑娘和美國的卓文,他們讓我們看到了美食無國界,同樣,他們的愛情故事也讓這兩兩相融的披薩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他們叫我“洋村長”》
雲南大理的喜洲古鎮,有個與中國結緣40載的著名老外,美國人林登時不時調侃自己是老外變老內的“顯眼包”,據說街坊鄰居、老人小孩就沒有不認識他的,不管大事小事、婚喪嫁娶,准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且每個人都管他叫“洋村長”,林登也從不見外,因為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
他改造白族建筑做民宿,聘請當地村民當服務員,帶外國游客逛早市、體驗扎染、參加節日慶典……他以民宿為跨文化交流平台,讓來此的外國人切身體驗中國民間的魅力。步伐矯健、長發及肩,每個路過的老鄉對他笑臉相迎,或給予擁抱,他們早把這個老外當成了老鄉。
《快樂的農夫》
陳派來自瑞典,護照名是Patrik,陳派名字的由來是他篤信電視劇裡的一句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妻子姓陳,外國姓以“pai”開頭,取諧音“派”,跟老婆姓,來中國住,身體健康,做快樂農夫,這是他選擇大理的理由。他在此的主業是短視頻博主,推廣雲南的有機蔬菜,而選擇在這裡定居,卻是跟健康有關。
《武當洋教練》
因為中國功夫電影迷上了“功夫”,20歲那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杰克決定來中國學武術。2010年,飛機抵達武漢,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從武漢到武當山怎麼走,他一路求助,終於見到了師父。
14年后,他成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洋教練,出門會被求合影,上武當金殿靠刷臉,出租車司機,餐館服務員,甚至賣菜的大爺都認得這位身高1.9米的老外。因為武術,他接觸到了中國傳統音樂,學會了中國書法,領略了《道德經》的奧妙……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愛,讓他決定留在武當山,線下教學之余,他還利用互聯網,向更多外國友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我是廠裡的第一個泰國籍員工”》
“我是廠裡的第一個泰國籍員工”,這個身份讓泰國小伙子王力瑋非常自豪。
2023年底,王力瑋以項目助理兼翻譯身份,進入比亞迪位於泰國羅勇府的工廠。“相信自己,勇敢去嘗試”,他說不同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方式,讓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成長。力瑋開心地表示,現在許多當地人都以能在中國企業工作而感到很體面。
《小小的友誼橋梁》
車雨晨是王力瑋的同事,精通中、泰、英三門語言又喜歡跳舞的她,碩士畢業后第一份工作,就是比亞迪泰國工廠的產品市場研究工程師。
與力瑋不同的是,車雨晨從小在中國長大, “我太熟悉中國了,這是我的優勢”,她希望盡自己一點力量,做個小小的友誼橋梁。
《哪兒哪兒都是舞台》
俄羅斯姑娘卡捷琳娜是一位歌手,2014年參加音樂選秀節目《俄羅斯好聲音》,獲得總決賽季軍,隨后來中國發展她的音樂事業。
她喜歡火鍋,愛上喝茶,享受巴蜀大地那份獨特的鬆弛和巴適,偶爾也會跳跳廣場舞。哪兒哪兒都是舞台,隻要熱愛,哪兒哪兒都足夠精彩,在成都百年老茶館體驗最正宗的採耳服務,在人民公園擺龍門陣,在川劇的探秘中體驗變臉的樂趣……在這裡,她熟知哪裡好玩、哪裡好吃,哪裡的人最能侃……登上舞台,她是那位最颯的歌手﹔回到市井,她是一位普通又熱愛生活的外國姑娘。
《我是“老深圳”》
2006年,法國小伙兒托馬斯因為一場應聘來到深圳,這是法國一家毛絨玩具公司在深圳的分公司,18年后的2024年,他成了這家分公司的總經理,也成為一名老深圳人。
據2020年發布數據,深圳常住外國人有三萬多人,其中不少老外都愛住在蛇口。這裡不止有咖啡,有茶館,還有各個國家口味的美食餐廳,甚至有了“環球美食街”的美名。托馬斯徹底喜歡深圳的還不止這些,那充滿煙火氣的蛇口老街、還有熱情友善的中國朋友、深圳灣的清晨、火車博物館的速度和溫度……他說:我是“老深圳”了,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他的第二個家。
老外不見外,聽他們故事的時候,我們不禁總會有一個關於“歸屬感”的疑問,但當我們看到他們在中國生活的種種細節,尤其那些讓他們有感而發的感動瞬間后,似乎我們的設定反倒有點見外了。
除了那張外國人的臉,他們的行為和喜好更多在向他們當下的生活慢慢靠近、漸漸適應。
11月16日起
深圳衛視 每周六晚21:35
邀您一起品味這些老外的中國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