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重點工程建設“加速跑”

2024年12月24日08:37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圳重點工程建設“加速跑”

  開足馬力搞建設,瞄准節點趕進度。時至年末,深圳重點工程建設進入了沖刺關鍵時期,各個施工現場都是一派大干快上、熱鬧非凡的建設景象。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在建工程了解到,科技創新賦能下,深圳率先在工程建設領域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范之路。

  多項工程迎來重要建設節點

  寶安中心,“灣區之眼”行將崛起——在這裡,粵港澳大灣區地標級文旅目的地、深圳“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書城灣區城項目已經進入最后的施工階段,不久后就將竣工,並於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外部“天圓地方”,內部“曲水流觴”,獨具匠心的設計寓意著深圳將以充沛的文化活力和創意張力擁抱世界,走向未來。深圳書城灣區城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中,建成后將成為深圳市民的新興文化聚集地,打造大灣區又一標志性文化名片。

  12月初,隨著最后一塊混凝土的澆筑,位於大鵬新區的海洋大學(一期)建設項目生活區建筑主體實現封頂,校園一角已初現雛形,距離海洋大學(一期)項目完成和正式投入使用的目標更進一步。

  高水平籌建海洋大學是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任務,將致力於建設國際化、高水平的雙一流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推動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封頂的生活區包括三棟宿舍樓和一棟食堂,共計約1260間宿舍用房,計劃於2025年竣工並投入使用。

  位於南山區西麗大學城的南方科技大學附屬醫院(校本部)項目也於近日迎來重要節點,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地下室結構施工階段,預計於2027年竣工。該院建成后將依托南方科技大學科研與學科優勢,建設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的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醫院。

  記者從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了解到,目前還有多個重點工程迎來重要節點。如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興交叉學科教學與科研大樓(一期)、深圳國際農業食品創新中心等項目相繼開工,深汕特別合作區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即將啟動建設等。

  智能、低碳成建筑業轉型要訣

  當前建筑業正以智能建造、綠色建造推動高質量發展,越來越多新技術運用於建筑建設全流程中,成為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作為創新之都,深圳在智能建造、綠色建造等領域已有深入實踐並取得豐富成果。

  位於福田區的深圳市眼科醫院二期工程項目,在進行樁基施工和土石方開挖時,使用了一張巨大的“薄膜”,覆蓋了約4200平方米的整個基坑,膜內最高淨空達25米,以有效隔絕基坑內施工作業產生的揚塵和噪音,將整個工地悄然隱藏在了城市背景中。

  這是該項目創新引入的氣承式基坑氣膜工藝,也是華南地區首例。由於該項目地處正在運營的市眼科醫院內,周邊遍布住宅小區,人口稠密,引入氣膜技術則可將項目施工時的膜外噪音保持在低於規定的70分貝要求,有效減少對周邊市民生活的影響。

  位於龍崗區的布吉文體中心項目打出了防塵降噪“組合拳”。該項目採用了揚塵控制技術、水收集綜合利用技術、種植屋面防水施工技術、裝配式建筑、鋁模板施工技術、BIM技術、“智慧工地”大數據平台等,實現項目智能施工、綠色施工全覆蓋。

  項目建設單位中建七局六公司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內設游泳館採用了“三集一體泳池恆溫除濕熱泵機組”,具備室內空間恆溫恆濕、池水恆溫和新風換氣三項核心功能,在對室內空氣除濕淨化的同時,能同步進行余熱回收,直接用於水溫調節和室溫調節,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去年,“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深圳自然博物館項目被列為“深圳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重點從多個方面進行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BIM數字化產品研發與應用。目前該項目共應用深圳市智能建造技術6大項14小項,整合對應的或其他智能建造相關技術合計27小項。BIM輕量化引擎、智能工廠數字化管理平台、工地數字化管理平台、機電智慧倉庫管理系統、機器人智能建造設備裝備等已經投入使用。(記者 張程)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