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市政協委員呼吁開放更多應用場景 打造更多“深造AI爆款”

2025年02月25日09:46 | 來源:深圳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造更多“深造AI爆款”

2月24日上午,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舉行首場委員通道活動。深圳商報記者 郭力銘 攝

  2月24日,深圳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提升企業數字化底座給中小微企業插上AI翅膀,擁抱“人工智能+”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AI成為會場熱詞,“深造AI爆款”如何破圈打造現象級的產品成為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

  發展邊緣AI技術

  市政協委員、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 CEO陳寧認為,大模型本質仍然是一種算法,發展依賴於“應用生產數據、數據訓練算法、算法定義芯片、芯片賦能應用”的閉環體系。因此,開放場景仍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而推動大模型與千行百業的深度結合,則是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課題。但目前大模型主要部署在雲端,用戶隻能通過手機、電腦等傳統設備交互,應用在娛樂、辦公等場景,尚未在城市管理、市民生活等領域全面滲透。

  陳寧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發展“邊緣AI”。“邊緣 AI”是指靠近數據採集端和任務閉環端的AI,它的成本更低、離用戶和場景更近,能夠實時響應需求,也更能保護數據安全,是推動大模型走進千行百業的關鍵技術保障。

  大模型要深度滲透各行各業,硬件設備是不可或缺的載體,而邊緣AI芯片正是這些硬件設備中大模型運行的關鍵技術環節。陳寧建議深圳率先成立邊緣AI芯片實驗室,整合產學研資源,聚焦邊緣AI芯片、大模型優化算法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探索建立專項扶持政策,支持企業攻克“卡脖子”技術,加快在邊緣AI芯片領域實現自立自強。

  在應用層面,推動大模型與智能硬件深度融合,將深圳打造成為“大模型+可穿戴硬件”示范高地。深圳具備完整的智能硬件研發和制造產業鏈,建議依托這一優勢,優先挑選一批貼近百姓生活、受眾面廣的行業,鼓勵硬件廠商與人工智能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大模型智能硬件產品。

  拓寬創新技術應用場景

  市政協委員、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龍武劍認為,中小企業的相關技術缺乏推廣創新技術及產品的應用場景,“不敢用”和“不願用”現象普遍,大大制約其技術實驗和應用及可持續發展。龍武劍建議,在政策法規層面,加大對創新技術應用場景推廣的支持力度。加強創新技術應用場景科學規劃,推動各區各部門積極發布場景需求,涵蓋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技術場景應用和創新,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共同參與支撐的創新技術應用場景生態。

  培育本地數據標注企業

  市政協委員、漢高集團(深圳)有限公司總裁呂海陽呼吁,深圳中小企業的人工智能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隨著全球市場競爭加劇,亟須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呂海陽說,目前國內數據流通規則和數據供需對接機制未有效建立,深圳的數據標注商較為缺乏,數據資源獲取成本高,數據標注行業代表機構TOP20 榜單深圳無企業上榜。為此建議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建立數據流通規則和供需對接機制,形成高效的數據產品供應鏈。同時為 AI企業提供數據採集、清洗和標注的成本補貼,降低數據准備成本。培育本地數據標注企業,提高數據標注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給中小微企業插上AI翅膀

  市政協委員、深圳市電子學會執行會長夏俊呼吁,強化數字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助力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參考全國性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的成功經驗,構建以AI為支撐的堅實產業發展底座,給中小微企業插上AI翅膀。結合《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全員勞動生產率等關鍵績效指標為導向,免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創系統的AI平台應用等數字化賦能工具。

  夏俊建議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促進產業鏈升級,推動交叉學科與市場應用需求的AI高通量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推廣“先使用后付費”的科技成果許可模式,切實降低企業獲取技術的門檻與成本,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與人才保障。(首席記者 彭琰)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