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市人大代表:讓人形機器人多場景發揮作用

2025年02月27日09:02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人形機器人多場景發揮作用

2月26日,南山代表團人大代表審議人大和兩院工作報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胡蕾 李忠 攝

  開年以來,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創新話題熱度不減。作為“科技第一城”,深圳將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連日來,各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代表為深圳這座創新之城如何永葆活力建言獻策。

  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

  市人大代表李雙雙建議大力支持AI+醫療器械產業的融合發展。支持AI與醫療器械產業的生態共建,探索規劃建立市級醫療大數據庫,建設完善醫療機構數據設施平台,整合市內各級醫院醫療數據的同時,研究數據安全、開放使用等關鍵技術和措施,盡早實現全市醫療數據整合共享機制的形成。

  市人大代表曾少強認為,寶安制造業門類齊全,鏈條完整,建議搶抓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將寶安作為“AI+工業”的試點區,在寶安率先探索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制造業,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制造業向“三化三性一力”轉型升級。

  港口智慧化綠色化建設,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的特色標簽。市人大代表胡朝陽則建議,通過發展航運、海洋科技、海洋教育等產業,招引港航、海洋等相關科技企業,推動港口綠色化、智慧化發展。

  低空經濟正在起飛。“羅湖區坐擁羅湖、文錦渡、蓮塘/香園圍等三大口岸,擁有活躍的口岸經濟,可以利用好這個空間條件,開發更多跨境物流、醫療救援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市人大代表閔齊雙建議,在羅湖區文錦渡口岸率先開展深港跨境低空飛行應用試點。

  形成更具顛覆性創新成果

  不少人大代表表示,深圳要加快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推動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創新發展,在場景化應用上先行示范。

  市人大代表楊瑞建議,在AI人形機器人的場景化應用方面,要加強軟硬件相結合的開發,推動產品在多場景實現價值落地。比如在教育場景中,可作為“編外教師”走進校園,同時還可以參與養老場景、基層治理和醫療領域等方面的開發運用,人形機器人在多元場景化應用中發揮的作用,有助於降低人力成本,讓更多人在多維度的創新和改革上作出貢獻。

  “我國人工智能機器人在核心算法、關鍵零部件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高端人才嚴重匱乏,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市人大代表張矩表示,建議深圳設立人工智能機器人專項基金,支持人工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同時對我市人工智能機器人上下游企業進行融資支持,推動產業迅速做大做強。

  “開源大模型將來運用在具身智能上,才能真正賦能千行百業,促進科技迭代、社會進步。”市人大代表劉健表示,作為先進制造業中心,深圳發展具身智能已經形成非常重要的產業優勢。在技術日新月異的迭代過程中,基礎學科和應用場景關系愈加緊密,建議深圳引進一批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領域的高端人才,以推動形成更具顛覆性的創新成果。

  推動更多創新資源向企業布局

  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政策、資金、平台、人才等創新資源更多向企業布局。

  市人大代表李繼朝建議,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高新區高增長企業的支持。未來很多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都將從這裡產生,建議進一步加大扶持和補助力度。加強對創新團隊空間支持,高租金給本來就資金困難的創業團隊帶來壓力,市區兩級創新產業用房,建議拿出一部分解決小微企業研發用房問題。

  市人大代表張偉民建議構建產業協同聯盟,以聚集和鏈接“產、教、研、融”優質資源,助力深圳打造引領型新興產業集群,強化產業協同創新能力。

  創新發展,人才是關鍵。市人大代表郭濱剛表示,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對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的缺口較大。希望深圳制定並實施更加務實、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進一步優化現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於科技創新事業。

  培養拔尖科創人才,需從基礎教育源頭抓起。市人大代表夏育華建議,加強中小學階段的科技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更多“可觸摸、可創造”的教育科創空間。(記者 鄭寬 王志明 胡玥 張銘 范慧如 吳禾昆 李吉瑩 羅實宜)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