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市人大代表:打通制約東部能級提升的“交通瓶頸”

2025年02月27日09:05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通制約東部能級提升的“交通瓶頸”

  今年的深圳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優質資源向原特區外和東部地區傾斜”,其中龍崗中心區、坪山中心區、大鵬環龍岐灣等東部重點片區的高質量發展更是備受關注。

  “對標深圳‘加快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對交通發展的目標要求,對比市中心區及西部地區的交通發展情況,深圳東部交通先天不足、建設滯后等問題仍較為明顯,已成為制約包括龍崗在內的東部片區發展的主要因素。”市人大代表張春杰、彭鶯、靳海洋等熱切呼吁,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利用效能,加速推進東部中心交通高質量發展,打通東部大發展的“交通瓶頸”。

  東部交通基建要抓緊“補課”

  龍崗區是原特區外區域,離市中心還有一定距離,交通不便曾經是“老大難”問題。隨著特區一體化進程加速和城市東進戰略的落實,近年來龍崗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數據顯示,僅是“十四五”期間就有行經龍崗的14號線、16號線、3號線四期通車,全區軌道裡程實現110公裡的突破﹔路網規模由建區之初的284公裡發展至目前的1650公裡以上。

  張春杰代表多年來跟蹤調研深圳東部交通建設問題,他向記者表示,盡管東部努力“補課”,但進度依然明顯落后於中西部。“東部最重要的行政大區、產業大區,龍崗的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首先是重大交通樞紐布局不足。受區位限制,機場和港口無法布局,鐵路樞紐則遠離龍崗中心區,其中深圳東站僅為三等站,樞紐能級不足、接駁不暢,周邊更是交通擁堵、缺少公共配套。

  二是軌網線站規劃布局亟待完善。目前龍崗區軌網密度為1.33公裡/平方公裡,明顯低於深圳中西部城區﹔同時,對東部意義重大的21號線和18號線兩條軌道快線均未納入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批復,東西部在軌道交通方面的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三是干線路網布局尚待完善。龍崗對外聯系的通道不足,壓力都在機荷、深圳外環、水官幾條高速上,高峰時期擁堵問題突出,不利於龍崗中心的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此外,區內干線路網銜接薄弱,導致“最后2公裡”出行不便。張春杰代表直言:“龍崗中心城和寶龍街道作為區內核心區域,由於缺乏快速直達線路,交通出行時間都要40分鐘以上。”

  提速東部交通建設,支撐產業項目落地

  東部是深圳重要的產業腹地,近年來引入了包括比亞迪全球研發中心、方正微電子第三代半導體項目、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等一大批重點產業項目,織密東部特別是重點區域的交通網絡,對於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發展意義重大。

  為此,張春杰代表建議,深化研究軌道交通21號線、10號線東延等線路在龍崗中心城設站的可能性,解決長期以來龍崗中心城“有環無心”的軌道交通布局﹔同時,東部快軌路線應規劃行經龍崗並在深港科教城設站,南向接入羅湖口岸與香港北環線貫通運營,實現深圳東部與香港快速聯系。

  “在龍崗區內的路網建設方面,則要注重對重點區域發展、重大產業落地項目配套的交通支撐。”他舉例說,加快推進鹽龍大道南段建設,為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阿波羅未來產業城、橫崗光學智谷發展提供支撐﹔加快深汕路(龍崗大道至坪山大道段)整體改造提升,利於比亞迪全球研發中心項目落地﹔加快推進龍崗區黃閣路(南延段)、龍飛大道南延建設,利於大運片區和龍崗中心區開發建設﹔加快坪西路(坪鹽通道-鶴鳴路)工程建設,可加強國際低碳城與龍崗中心片區的交通聯系﹔加快嘉湖路改造完善工程建設,對羅山科技研發與制造基地與輔城坳金融與產業服務基地的發展意義重大等。

  在東部交通樞紐建設方面,靳海洋代表對深圳東站的能力提升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他認為,作為深圳東部接駁功能齊全的交通樞紐,深圳東站理應發揮綜合性交通樞紐引領經濟輻射格局的關鍵作用,在深圳東部都市核心區建設和推動深港合作中扮演應有角色。為此,他建議,推動深圳東站向普鐵與高鐵混合樞紐轉型,承接深圳北站部分客流﹔同時,強化東站城際鐵路銜接能力,推動東站構建與地鐵、BRT等多種公交方式無縫銜接的綜合換乘中心,並進一步探索與廣州、東莞、惠州、香港城際互聯互通﹔此外,以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打造高品質綜合型樞紐服務生態,激活東站及其周邊商業價值。

  吁請交通建設項目資金向東部傾斜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大,原特區外特別是交通設施“短板”明顯的東部地區,對加強建設資金保障的呼聲更大。

  張春杰代表向記者透露,在“僧多粥少”背景下,部分重大交通基建項目資金保障明顯不足,拖慢了東部過境通道、鹽排高速以東段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他建議,進一步加強深圳東部地區重大通道建設資金保障,“一是充分梳理建設周期較長的重大通道項目,切實保障建設資金,盡快完善東部干線路網布局﹔二是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解決道路建設資金問題。”

  彭鶯代表對此表示贊成,她談到,原特區外各區面積普遍較大,需要配置的軌道交通資源更多,在劃分市區政府投資事權劃分時,不應忽視原特區外各區在軌道交通方面的巨大歷史“欠賬”。“希望市級層面充分考慮軌道交通項目實施的歷史情況和原特區外各區的實際情況,將資金資源向東部傾斜,助力全市均衡發展。”(記者 任琦)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