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華民治街道:智創興業挑大梁 樞紐門戶聚人才

泳池清潔機器人通過多傳感器,可融合感知水下環境並定位建圖,自主導航設計最高效的清潔路徑,輕鬆將泳池垃圾收納進機身……走進位於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的元鼎智能創新有限公司,由企業自主研發的無線泳池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科技產品,經過持續迭代升級,如今已在全球市場脫穎而出。
“企業發展4年來,業績增長超10倍,泳池機器人累計出貨量超過200萬台,排名全球第二。”相關負責人頗感自豪地說,如今企業已組建起一支業內頂級研發團隊,擁有研發人員300多人,申請全球相關專利超過400項,先后榮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榮譽和資質。
元鼎智能,是正在打造“智創高地”的民治街道加快培育發展新興企業的代表。作為龍華區門戶,地處五區交會之地,近年來民治以全域納入深圳都市核心區建設為契機,以龍華中軸數字產業核心區、梅林關片區為主陣地,以數字經濟為牽引,推動產業加快向高向新向優升級,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轄區一批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正迎來成長爆發期。
2020年以來,民治轄區規上企業數量增長近3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超3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6倍,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收額增長近5倍﹔“三館兩院”市級文化醫療資源落地,深圳中學等名校在此辦學……一批上市企業、總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正加速聚集,各種新創意、新場景、新產業不斷涌現,教育、醫療、交通、文體等市級城市配套漸次落地,呈現出一幅熱氣騰騰的區域高質量發展圖景。
“當前的民治,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后發優勢正逐步放大,發展勢能正不斷集聚,區域新一輪發展已蓄勢待發。”日前,街道召開黨工委工作會議,吹響了“智創民治、中心之城”的奮進號角,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高攀表示,民治將努力用更多發展實績,鍛造智創強鎮挑大梁的硬朗“脊梁”,為深圳、龍華高質量發展勇挑重擔。
數字經濟趕超跨越 奮力打造智創高地
GDP從30億元邁上近千億元大關,從曾經的“關外邊緣村”蛻變成如今的“智創高地、中心之城”。近年來,邁上“二次創業”新征途的民治,經濟數據全線飄紅:2024年規上工業、社消零、限額以上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長率排名全區第一,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總量佔全區近一半﹔2024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1%,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四年排名全區前列,多項經濟數據位列全區第一,呈現出“中心之城”的吸引力與競爭力,展現了轉型中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和新活力。
作為深圳市重點發展片區,龍華中軸數字產業核心區是民治產業轉型的龍頭,也是民治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憑借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深圳北站高鐵樞紐功能加持,多年來,片區已發展成為新興產業資源搶灘之地,一大批重大平台、重大設施、重大項目成果集中涌現,成功建立起“總部經濟+高端制造”現代產業發展模式。
數字經濟動能強勁。龍華區首批授牌的4棟數字經濟示范樓宇集中落地龍華中軸數字產業核心區,同時區域新增數字創新中心、北站壹號、深國際華南數字谷、寶山時代大廈等大量優質產業空間。以各大產業樓宇為依托,民治加快推進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其中匯德、匯隆大廈,2024年總產值已超千億,集聚了美團大數據運營中心、華傲數據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企業。隨著美團獲批無人機配送試運行許可,深圳南航低空智聯創新中心落地,大漠大無人機表演閃耀夜空,區域低空經濟發展日益壯大。
持續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以智造業積累殷實“家底”,創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據統計,民治轄區超14萬戶各類市場主體中,上市企業11家,總部企業2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75家,規上企業達1174家,吸引了美團科技、天馬微、創想三維、有方科技、中諾通訊等一大批龍頭企業,伴隨北站數字經濟、中部國際工程設計等兩個市級總部經濟集聚區進駐,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企業在國際市場展現出強勁競爭力。
瞄准持續涌現的發展機遇,企業也紛紛“用腳投票”。2024年,一批重點項目加速在民治落地,其中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完成擴容,深圳南航低空智聯創新中心、深台融合發展中心紛紛落戶,海克斯康等世界500強企業加速布局。此外,街道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去年累計對接市外重點項目22個,吸引中科天域等一批優質企業注冊落地,新增億級企業39家、規模以上企業33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2家。
發力新產業、搶佔新賽道。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大動力,民治正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創新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努力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朝著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持續發力、深化探索。
都市核心區蝶變升級 引領“人城產”深度融合
站在龍華中軸數字產業核心區登高臨望,目之所及處是流動的城市血脈——深圳北站,以此為中心,地鐵四、五、六號線在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中穿行,深大、深惠兩條城際,地鐵22、25、27 號線在民治全面開工,建設正酣。未來將形成高鐵、城際軌道、地鐵於一體的“1+2+7”綜合交通網絡,打“飛的”出行的直升機體驗也開始成為新時尚。
歷經多年蓬勃發展,民治街道面貌早已煥然一新,居民的生活體驗得到全面升級。作為全市重點片區,龍華中軸數字產業核心區建設如火如荼,投資規模連續五年全市第一,教育、醫療、文體等高端公共配套在此加速集聚。
實施“公園融城”行動,街道自然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建設日益完善,綠道、遠足郊野徑等戶外步道體系逐步健全,紅山文化公園、白鬆公園與北站中心公園、白石龍音樂公園等聯手打造城市公園群,發展快節奏與百姓慢生活相得益彰。
發展空間持續拓展,城市更新釋放潛力,推動華南物流園成功出讓全市首宗連片區域開發用地,地鐵22、25、27號線征地拆遷順利推進。
各大商圈百花齊放、活力迸發,華南首家Costco、八號倉、紅山6979等各種首店經濟“吸睛”又“吸金”,備受矚目的北站超核華潤萬象購物中心正在緊張建設中,還將新增萬豪等一批高端酒店。
伴隨環境品質、城區配套持續躍升,國際化示范街區建設不斷深入,街道城市功能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完善增強,成為深圳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溫馨港灣”,實現人、城、產的多向奔赴。
展望未來,民治兩大重點片區建設令人期待。其中,龍華中軸數字產業核心區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客廳和數字經濟核心區發展高地,梅林關片區總投資近700億元,將對標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巴黎拉德芳斯區打造垂直立體的“軌道上蓋之城”,區域城市功能品質也日益實現“中心化”“國際化”趨勢。
“三館兩院”陸續建成投用 民生福祉可感可觸可及
學校數、學位數近年來快速增長,均居全區首位﹔市級文化地標深圳圖書館北館、深圳美術館新館日均參觀人次破萬﹔三甲醫院實現零的突破,社康中心實現社區全覆蓋……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民治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配套愈發優質,讓市民共享發展紅利。
2024年,國內單體最大三甲醫院市新華醫院、市兒童醫院龍華院區相繼在民治建成開業,街道每千人床位數達5.3個,醫療供給實現從無到優的飛躍。
隨著深圳中學龍華學校等學校投入使用,深圳四大名校有三所在民治辦校,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完成整體建設,民治教育事業實現全面升級,目前擁有各級各類學校達100所,共提供學位近9萬個。
作為全市重大文化設施之一,深圳圖書館北館、美術館新館雙雙落地,成為居民熱門打卡地,深圳文化館新館將於今年竣工。簡上體育綜合體、民治體育公園等一大批文體精品聚集成勢,不斷刷新城市新地標。
為解決養老和托育兩大難題,街道嵌入式建設社區公益托育點、公辦托育機構,打造養老托育綜合體,基本形成15分鐘“一老一小”服務圈。“一老一小”項目成功入選全國民生工程案例,為全省唯一入選街道……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之城在深圳中軸冉冉升起。
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 破解高密度城區治理難題
五區交會的優勢區位,疊加深圳北站樞紐的交通便利,帶來巨量人口聚集、流轉,賦予民治街道無可比擬發展稟賦的同時,也帶來了治理挑戰。
作為深圳典型的高密度城區,民治街道僅29.26平方公裡,有效面積不足一半的土地上,實際管理人口超過100萬,人口密度遠超紐約、上海等國際大都市街區。人口密度高、人員流動性高、經濟活躍度高,社會結構多元、矛盾訴求多樣,基層治理面臨“三高兩多”特點。
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路徑,作為深圳城市化進程的典型代表,北站社區是民治街道創新社會治理的標杆。牢記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北站社區視察的囑托,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北站社區打造了“一社三會”治理模式,以建設現代人文社區為目標,以居民代表議事會、社區專家參事會、黨員群眾共享會為基層社會治理平台,推動社區居民、社會組織、街道工作者與志願者共同參與,構建上下貫通、社區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
不止北站社區,紅山社區也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探索“紅山共理”治理模式。紅山社區地處民治核心區域,擁有深圳圖書館北館、深圳美術館新館等市級配套設施,以及多個商業綜合體。憑借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紅山社區提出“紅山共理”治理新概念。社區不僅發動居民組建社區“共理人”,更撬動深圳圖書館北館、各大銀行、商圈等重點資源進行共同治理,以小社區撬動大資源,真正實現了“1+1”大於2的效果。
如今的民治,城市基層治理從一元向多元轉變,從政府主導到社區協同發展,實現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有機結合,轄區已成立13個社區共同治理聯盟,孵化出10家社會組織,落地10個社會組織優秀項目,形成了有溫度、有活力、有靈魂的社會治理體系。
改革發展不停步。展望未來,民治將努力用更多高質量發展實績,鍛造一個更具實力、更有魅力、更富活力的現代化中心城區。(記者 楊明銘 吳禾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