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公園已100歲!深圳加速打造全域公園城市

中山公園百年榕樹下市民賞花游玩。
深圳已建成1320個公園,成為名副其實“公園裡的城市”。圖為人才公園。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你知道深圳最“老”的公園多少歲了嗎?你是否知道在深圳經濟特區這座年輕的城市,蘊藏著一部百年公園的歷史。今年,深圳第一個公園——中山公園100歲了。該公園始建於1925年,到2025年,它100歲了。
百年來,深圳從曾經隻有1個公園到建成公園1320個,“長成”花園城市,不斷增多的公園同時見証著城市的滄桑巨變。
從紀念園林到城市綠洲
中山公園面積擴大37倍多
走過100個春秋,如今,地處深圳市南山區的中山公園是什麼模樣?
近日,記者從中山公園東南2門走進公園,一片樹林下,隻見國家古樹保護牌林立,秋楓、南洋杉、樟……多棵粗壯茂密的古樹樹齡達百歲以上,其中矗立著一座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
不遠處是公園另一處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鑒波亭,鑒波亭的北側是連續的山坡,不仔細看設置在坡下的石刻,很難發現,這處山坡是修建於明代的南頭古城北城牆遺址。
“這片區域是中山公園的老園區,公園興建時就這麼大,面積隻有1.3萬平方米。”南山區公園管理中心中部片區管理部部長劉越介紹,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時任寶安縣縣長的胡鈺先生捐資興建了中山公園,1930年,南山華僑陳鑒波先生捐款在園內興建了一座涼亭,1999年,南山區按原貌重建“鑒波亭”。
穿過城牆遺址,進入中山公園新園區。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后,1984年,深圳市政府對公園進行修復。1998年,南山區改造中山公園,國家著名雕塑家錢紹武主持建造了全國最大的孫中山頭像石雕,在公園中央大草坪,打造了8個與深圳有著重要關聯的名人雕像群。
現在的中山公園佔地面積約49萬平方米,比最初擴大了37倍多,園內草地如茵,風景如畫,保留古樹36棵,保存的南頭古城北城牆遺址全長約646米。
“保持百年老公園的特征,保留大家的記憶點,公園整體環境和布局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很多市民還能找到小時候在公園活動的場景。”劉越感慨,因此,一些市民用“老朋友”表達對中山公園的感情。
2025粵港澳大灣區花園大賽將主會場之一設在中山公園,大批市民游客前來感受這座深圳歷史最悠久公園的新風採。當前,中山公園已融入城市,與緊密相連的荷蘭花卉小鎮、南頭古城組團點亮南山文商旅IP,煥發出新的生機。
從第1個到1320個
特區建立后年均新建30個公園
從百年前的一顆“種子”長成城市綠洲,中山公園這位“百歲老人”見証了深圳公園的發展歷程。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時,全市僅有2個公園,除中山公園外,另一個是1961年始建,1966年建成開放的原深圳水庫公園(東湖公園前身)。40多年來,深圳公園與城市發展同頻,以每年平均建設30個的速度迅猛發展,並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華麗轉變。
1982年至1990年,深圳先后建成荔枝公園、人民公園、兒童公園、洪湖公園、仙湖植物園等公園。1990年起,深圳連續多年把公園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一,掀起公園建設熱潮。2006年提出構建“自然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2019年,深圳一年建成117個新公園(含社區公園),公園總數達到1090個,成為名副其實“公園裡的城市”。至2024年底,全市公園數量達到1320個。
深圳市公園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最初一片荒蕪的丘陵之地,到首座公園落成,再到深圳公園快速發展,最后到千園之城和打造全域公園城市,深圳公園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從零星到整體的巨大蛻變。
今年將新建、改造35個公園
2035年建成公園逾1500個
眼下,深圳各處公園繁花似錦,社交網絡平台上,網友頻頻“種草”深圳公園的游玩攻略。其中,一項火到全國的關注點莫過於“公園+商圈”模式。這是深圳建設公園城市,實施山海連城計劃中推出的引領未來公園建設與運營的創新舉措,打破公園邊界,讓公園與公園互聯互通、連片成網,讓公園與城市相融。
今年,我市將新建改造提升市兒童公園、南灣郊野公園、羅山公園群等35個公園,完成羅湖“八園連通”,深圳人將收獲更多綠色福利。
放眼未來,“千園之城”朝著公園城市邁進。《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構建全域公園體系,建成全民共享共惠、充滿活力的國際一流公園城市。2035年,建成各類公園1500個以上,實現居民5分鐘可達綠色開敞空間。這確立了深圳公園未來建設新藍圖,公園城市成為深圳城市未來發展的一種新方式、新路徑。(記者 林清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