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圳羅湖:用足用好用活城市“金角銀邊”

2025年04月21日14:05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羅湖:用足用好用活城市“金角銀邊”

  青年人在球場揮汗如雨,長者們在適老化器械上舒展筋骨,“毛孩子”在專屬草坪撒歡嬉戲,電動車在劃定區域停放……在深圳羅湖,橋底空間、閑置綠化帶等被碎片化城市空間正在經歷“組團式”的華麗轉身。諸如體育場館、電單車停車場、文化空間這些依賴集中式場地才能實現的生活場景,如今在城市微空間、邊角處悄然生長,持續回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來,羅湖區努力探索超大城市高密度建成區可持續發展路徑,通過加強“閑散資源”集約利用、“見縫插針”加強設施供給、“變廢為寶”優化資源配置等舉措,提升城市空間利用率,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活力空間、便民空間、文化空間。2024年已全年完成27個街區精致化項目,激活超4.2萬平方米“金角銀邊”,釋放2.4萬平方米低效空間,新增2處籃球場、1處足球場及數百個非機動車停放位。

  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多個“金角銀邊”建設點,感受這些煥新社區空間“便民、利民、惠民”的新氣象。

  “灰色空間”變社區公園,打造家門口的“幸福角”

  “這裡,快傳球!”陽光明媚的周末上午,雅園立交橋下的籃球場上,學生小邱和隊友們正打得火熱。這個萬余平方米的社區公園,巧妙利用立交橋的天然遮蔽,打造出全天候運動空間。

  作為羅湖區的交通主干道立交橋,雅園立交位於東門、翠竹、筍崗三個街道的交匯處,是連接文錦路、東門路、筍崗路的重要樞紐。如今的社區公園空間寬敞、地面平坦、視野開闊,擁有一個露天的五人制足球場、一座標准籃球場、漫步路道和寵物樂園等,是周邊居民家門口的“運動聖地”。

  “以前放假想打球,得騎車20分鐘去體育中心,場地還經常爆滿。”小邱告訴記者,“現在下樓就能組局,連我爸都常來這兒投籃。”記者看見,場邊休憩區,幾位觀戰的家長正用手機記錄孩子的矯健身姿,“以前孩子沉迷手機,現在主動喊我們來看他比賽。”一位母親笑著說。

  “貝貝,去和小伙伴玩吧!”在雅園立交公園西南角的寵物樂園內,幾隻“毛孩子”正追逐打鬧,寵物驛站裡備有拾便袋、清水池等貼心設施。“以前隻能在街邊走走,自從圍起了這片專屬的小天地,它們能盡情撒歡,我們也交到了不少‘狗友’。”柴犬“貝貝”的主人潘先生說。

  據社區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后續還將在驛站引入寵物美容和寵物用品展銷等服務,為萌寵主提供更多的便利。

  低效綠地“回應”民生需求,“改”出非機動車停放新秩序

  在水貝周邊區域的布心路人行天橋下,來附近辦事的王先生正將電動車停入劃著白色標線的非機動車停放區內,“大家基本不用再為停電動車犯愁了,這樣的橋底空間既寬敞又安全,我們方便又安心。”據了解,這片天橋下原本是綠化帶,通過移除低效綠化帶、硬化地面等措施,261平方米的改造區域清晰劃分出非機動車停車位。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黃金珠寶產業核心區,水貝片區商業繁茂,商戶眾多,人流量大,有大量非機動車的停放需求,羅湖區按照“應劃盡劃”“應設盡設”的原則開展了水貝商圈非機動車停放治理項目,對部分綠化帶進行改造利用,釋放城市空間,在轄區內增加非機動車停放區域以滿足停車需求。

  午后兩點,田貝四路芙蓉橋下的非機動車停放點依舊停得滿滿當當。在水貝片區上班的小李熟練地將電瓶車推進橋下的停放位:“過去上班要提前來‘搶’車位,現在停好車走到店裡就五分鐘。”

  “以前高峰期時,這裡差不多會被非機動車佔滿,行人幾乎沒法通行。”在田貝四路芙蓉橋底,居民馮阿姨說道。據了解,該片區近期通過移除低效綠化帶、鋪設透水磚、加裝隔離護欄,對芙蓉橋田貝四路段橋底、翠竹車行道天橋底、翠竹跨線人行道橋底、布心路人行天橋橋底、翠錦社區公園五個橋下空間進行改造,並已投入使用,建成總面積4070平方米,可停放非機動車約3500台,有效緩解了商圈的交通壓力。

  除此之外,在南湖街道沿河南路橋下,新劃設的400個非機動車位同樣整齊排列。2024年,該街道借助民生微實事項目,對此片區域實施了整體改造,橋體漏水、排水難等問題得到解決,橋下環境得以亮化、美化,曾經“見縫插針”的亂象已變得“井然有序”。

  “有沒有”到“優不優”,持續“精繡”城市零散空間

  東門街道的兒童友好牆繪變為藝術長廊、桂園街道的家風文化長廊、羅湖北地鐵站1200平方米非機動車停放區配備充電樁與換電櫃,破解軌道接駁“最后一公裡”難題……在羅湖的街區更新圖譜中,這些看似零散的“微更新”,不僅體現在物理空間上,更是體現在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中。

  為提升社區環境品質與功能服務,推動民生服務質量不斷改善、街區顏值品質持續提升,2023年8月,羅湖區制定出台《羅湖區街區精致化建設八大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開展橋下空間利用、金角銀邊改造等八大行動,打造一批街區精品工程、活化利用城區邊角空間、規范市容市貌秩序、優化城市家具及景觀小品,實現到2025年,街區精致有序,美景出門即享,城區零散空間發展潛能充分釋放、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階段性提升的目標。

  探索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轉換,羅湖區“金角銀邊”的改造建設讓高架橋下成為體育場所、口袋公園、停車場等城市公共活動的重要載體,生硬的水泥牆成為社區文化活力的象征,這些綻放於城市褶皺處的“小而美”空間成為該區精細化治理的生動注腳。記者了解到,隨著羅湖區街區精致化建設八大行動計劃加速推進,轄區將推出更多橋下空間利用、金角銀邊改造的項目,助力街區形象與活力“雙提升”。

  具體而言,在2025年的改造項目中,首次嘗試“人寵共融”主題的泥崗東路寵物友好口袋公園即將開放﹔黃貝街道沿河路立交橋下空間聚焦深港融合,規劃歸學休憩、運動與社交三重功能的驛站﹔深南東路地鐵復綠項目擬對7處綠地空間提質﹔南湖街道春風高架橋底(羅湖金岸北側段)700平方米停車場地、佔地800平方米的桂園街道兒童友好型社區文體公園等項目均在施工建設。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