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前海: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載地

2025年07月06日09:25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前海: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載地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前海作為深圳海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擁有68公裡活力海岸帶、28條入海河道、4處紅樹林濕地、12個海島,海洋資源稟賦充分,海洋產業基礎較好,已集聚招商工業、中集海工、亞太星通等涉海龍頭企業,擁有9000余家涉海經營主體和13個海洋科技創新載體。

  近日,記者從前海管理局獲悉,前海正加快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載地,全面實施海洋經濟發展的“14126”行動計劃,在船舶產業智能化、自主化、集群化取得新突破,港口航運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取得新成效,助力構建生產、生活與生態交融型活力海岸帶。

  科技興海助力海洋產業智能化轉型

  6月底,今年第7艘“中國前海”籍國際船舶在深圳海事局成功登記。至此,“中國前海”籍國際船舶累計數量達10艘,涵蓋散貨船、冷藏船、起重船、油船等多種類型,最大單船噸位達5萬余噸,總噸位約30萬噸,船舶總價值近40億元。

  近年來,前海通過深化國際船舶登記與配套制度改革,吸引更多高端航運要素加速集聚。目前,前海已落地3家全球二十強航運公司、2家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累計落地39個船舶租賃項目,租賃資產突破160億元。

  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口媽灣港的自動駕駛集卡來回穿梭,首艘AI無人船“海擎一號”在前海灣測試運營……前海鼓勵自主創新,吸引一批海洋科技在此落地發展。

  “以前我們想做‘世界一流航運企業’,現在我們的目標是‘世界一流航運科技企業’。”深圳中遠海運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經理王英政表示,公司從海洋基礎數據採集、智能通導設備研發、低軌衛星通訊合作等方面為智能船舶提供硬件和軟件支持。“我們以打造海上‘高德地圖’為目標,著力建設智能航運新生態。”

  大鏟灣碼頭內,處處可見智能閘口、AI堆場規劃等智能化設施,這是港口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的具體實踐。“這些舉措既提高效率,又實現了節能減排。”深圳大鏟灣現代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客戶服務高級經理賓勝說,大鏟灣碼頭持續引領港口綠色變革,前沿5個泊位實現100%岸電覆蓋,並計劃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新能源電動拖車100%置換。

  “藍色引擎”驅動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

  前海毗鄰港澳,“香港味”帶來深港合作新機遇﹔立足前海灣畔,“濱海風”吹來文旅新消費……一個兼具香港味、國際范、濱海風、現代化、未來感的前海正生動展現。

  6月30日,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深港甲醇加注作業安全核查指引》。該《指引》同步作為可參考的技術指引在香港發布,為深圳、香港水域內甲醇燃料加注作業提供了具體操作的參考標准,成為深港合力共建全球船用綠色燃料加注中心又一生動縮影。

  “我們是全國首個擁有‘國際中轉區’的郵輪港,啟用后將支持港澳游客經港口直接轉乘郵輪,無需二次入境,極大便利了游客旅游體驗。”招商郵輪戰略運營部總經理張穎介紹,依托前海政策利好和區位優勢,招商郵輪推出上海-深圳沿海游,經停溫州、廈門等港口,吸引歐美游客入境,打造多元化海洋旅游目的地。

  “僅用了半天時間,公司便在前海注冊落地。”王英政說,前海在租房優惠、人才補貼、科研立項與補貼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諸多支持,通過前海定期組織的行業交流會,讓他們與相關企業建立了聯系,為公司搭建合作平台。

  如今,前海以產研協同加速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技術攻關,吸引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大連海事大學深圳國際海事可持續發展中心、香港大學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機構入駐發展,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前海將憑借深海科技、智能船舶、綠色港口航運等發展基礎和優勢,開拓海洋新技術、新場景、新業態,探索形成新規則、新制度,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中率先破題開局,加快形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海篇章”。(記者 吳徐美)

(責編:李語、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