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一路抽,“游煙”何時休?

漫畫:馮大美
近日,不少深圳市民反映稱,深圳街頭存在一邊走路一邊抽煙的“游煙”現象,導致行人猝不及防地吸了“二手煙”,呼吁對這種“移動污染源”加強治理。記者走訪深圳部分寫字樓外圍、城中村巷道和城市公共道路人行道發現,“游煙”現象確實存在。這種游走的“二手煙”防不勝防,成了許多市民日常出行的痛點。
寫字樓外公共道路都有“游煙”現象
8月11日下午正值上班時間,記者趕到平安金融中心B座外圍時,隻見3名男子來回踱步,手上都夾著一根煙“吞雲吐霧”。吸完煙后,他們把煙頭隨意丟棄在地上,隨即一腳踩滅,留下幾個煙頭離去。加上此前在此處吸煙者丟棄的煙頭,這一小片區域的煙頭多達六七個。與平安金融中心一路之隔的福田星河COCO Park人來人往,三三兩兩的吸煙者則站在商場門口的一側吸煙。
這些稍顯空曠的區域,行人路過時還能發現並選擇躲避,但在有些必經之路則陷入無法避讓的處境。
在平安金融中心A座和B座連接的廊道下,福華三路從中穿過,許多煙民選擇在此吸煙。“寫字樓裡根本不讓抽煙,我們也就隻好跑出來抽。”市民吳先生說。廊道下是遮陽避雨的人行道,又屬於室外,這成為煙民集中吸煙的“好去處”。經過此地的鄭女士捂住口鼻,加速通過。她說:“懷孕后,我對氣味很敏感,都怕出門了,就怕身邊突然冒出一個吸煙的人。有時候遇到有人在路邊抽煙,但又不得不從那經過,就只能大老遠開始憋氣。”
除了寫字樓,城中村的“游煙”現象同樣突出。記者在龍崗區甘坑涼帽三區、福田區上梅林新村等地看到,許多居民喜歡搬一張椅子坐在小巷子裡,一邊叼著煙一邊與朋友閑聊,或者在室外工作時也不忘點上一根煙。此外,人行道、路口紅綠燈等候區,騎行或步行者突然靠近吸煙,讓路人防不勝防。
市民呼吁對室外“游煙”加強整治
研究報告指出,無論是一手煙還是二手煙,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煙草煙霧中含有數百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其中至少70種是致癌物質。
《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規定,室內工作場所、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及部分室外場所實行禁煙。為推動控煙執法工作,深圳上線“別抽啦”微信小程序暢通社會監督渠道,或通過控煙“電子眼”監控室內煙味。然而,寫字樓外圍、人行道及路口紅綠燈等候區域、室外排隊等候區等區域仍是“游煙”高發區域。這些室外公共區域行人眾多,而煙霧隨風飄散的特點讓行人被動吸“二手煙”。越來越多市民呼吁政府部門對室外“游煙”加強整治。
上海等地探索破解“游煙”難題
記者了解到,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為控制吸煙實施了極其嚴格的舉措,且處罰相當嚴厲。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律師、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吳樂茗將這種嚴格程度形容為“絕不手軟,絕不客氣”。
吳樂茗介紹說,在香港,基本上所有室內場所都是禁煙的,甚至食肆的私人包間都不能抽煙,哪怕是室外,所有公共設施(如政府部門相關建筑物及學校等門口范圍)都是直接立法禁止吸煙,各種私人商業建筑物,一般都自行規定不能在門口或附近范圍吸煙。“抽煙的地方可以說非常有限。”他說。
為破解“游煙”難題,國內部分城市也進行了探索。例如,上海去年9月開始,通過疏堵結合的方式控“游煙”,實施室外吸煙點地方標准。室外吸煙選址避開人群聚集區,與建筑出入口保持6米安全距離,面積控制在6平方米以內,不設座椅等滯留設施……今年3月,上海還在8個“網紅”地標試點控制“游煙”,通過電子屏宣傳、規范吸煙點、志願者勸導等方式讓“室外不隨處抽煙”漸成風尚。
深圳特區報記者 戚金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