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野外“小零食”不要隨便採

秋意漸濃,深圳山林間挂滿了各式各樣的野果,引來不少市民登山採摘。近日,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帖稱,在深圳採摘到了野山竹(嶺南山竹子),相關話題一度登上熱搜。
這些所謂的“免費零食”是否能放心採摘?香甜可口的背后是否暗藏風險?深晚記者特邀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省工程中心副主任林石獅,為讀者全面解讀野果背后的“秘密”。
天然“黃牙劑” 嶺南山竹子食用需謹慎
9月10日,林石獅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山野中的野果種類豐富,每種都有著令人稱奇的特性,但在野外最好不要隨意採摘野果,更不要食用。
他介紹,備受關注的嶺南山竹子是藤黃科藤黃屬植物。“嶺南山竹子可以說是泰國山竹的‘親戚’,掰開后果肉結構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味道更為酸爽。”林石獅說,嶺南山竹子還被稱為“黃牙果”,具有天然黃色染料的作用,色素雖然無害,但容易附著在牙齒表面。需要提醒市民的是,食用過多會導致滿口“黃金牙”。
除了會染黃牙齒的嶺南山竹子,另一種長相奇特的野果——人面子,也有著令人稱奇的特性。人面子的得名源於其神奇的果核,其樹皮片狀剝落呈斑駁狀﹔果實圓形,成熟時表面黃色。“果核就像一個外星人的臉,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輪廓。”林石獅描述道。
據介紹,在民間,人面子果實除了可以鮮食,還可以泡酒。人面子樹冠大如傘蓋,四季常青,觀賞價值高,是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極佳樹種。
“便秘果”桃金娘 美味背后有代價
桃金娘是深圳最常見的野果,但這位“老朋友”卻有個難以啟齒的秘密——吃多了第二天“粑粑”會很困難。
“桃金娘富含鞣質,具有收斂止瀉功效,但一次性吃太多會導致大便結塊,難以排出。”林石獅解釋道,“民間有句俗語叫‘崗棯好吃,屙屎抵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種鞣質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性沉澱物,從而減緩腸道蠕動。
類似的還有野生柿子,未成熟時含有大量鞣酸,酸得嘴都張不開,敏感體質的人甚至可能舌頭發麻。
毒果預警
這些“美麗殺手”碰不得
林石獅提醒,深圳山野中潛伏著一些“美麗殺手”,需要市民格外警惕。
海杧果堪稱“最危險的誘惑”,常見於深圳灣公園等海邊地區。“有些市民會誤以為其是野生芒果,但它毒性劇烈。”林石獅說,海杧果熟了之后微微發紅,更容易被誤認。海杧果全株含有海杧果苷等強心苷類毒素,誤食后會出現惡心、嘔吐、心律失常等症狀,嚴重時可能致命。
另一種需要警惕的是牛眼馬錢,它與斷腸草是同科兄弟,每年都有人因誤食而喪命。在華南地區,不少居民把斷腸草誤當成金銀花煮水喝,造成死亡案例。林石獅說,牛眼馬錢結出圓圓果實,很容易與可藥用的物質混淆,非常危險。此外,牛眼馬錢含有多種生物鹼,少量食用也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
專家支招
面對漫山遍野的野果誘惑,林石獅提出了專業建議:“觀賞為主,勿亂採摘”。
“不認識的野果不採、不熟悉的野果不吃、污染區域的野果不摘、保護植物的果實不取。”林石獅提醒,很多野果外形相似,但毒性卻天差地別。建議市民朋友以觀賞拍照為主。
林石獅提醒道,如果市民不小心食用后感覺不適,應馬上就醫。此外,他還建議市民外出登山時,應穿著長袖衣褲,防止被蚊虫叮咬或接觸到有毒植物。
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