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殺手”讓孕媽痛失胎兒

產科醫護團隊查房。受訪單位供圖
當孕早期的妊娠反應逐漸消退,身體尚未變得沉重,孕中期(懷孕的第4~7月)本應是准媽媽們最舒適的“蜜月期”。30歲的小陳(化名)也正享受著這份難得的輕鬆,她的產檢一路綠燈,進入到了孕26周。然而,一場意外打破了這份寧靜,僅僅17個小時,她變成了失去孩子的悲痛母親,而罪魁禍首,竟是藏在冰箱裡的隱形“殺手”——李斯特菌。
反復高燒被送醫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在凌晨接收了一位特殊患者。孕26周的小陳因反復高燒被緊急送醫,情況十分危急。“患者來的時候高燒39攝氏度,胎兒心率極快,已經出現不規律宮縮。”主管醫生李建煥回憶道。
醫院產科醫療團隊立即展開搶救,迅速請來感染科進行會診。盡管在病原學結果尚未明確的情況下,醫生們已經使用了最高級別的廣譜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但病情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感染完全失控,藥物治療效果甚微。當天19時,小陳的病情急轉直下。
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想竭盡全力保住這個尚未出世的小生命。然而,病魔無情,胎兒最終不幸流產。
“殺手”在冰箱大肆繁殖
流產后,小陳仍然反復發熱,病因不明讓治療工作陷入困境。就在醫療團隊苦苦追尋真相時,血培養結果帶來了關鍵突破——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陽性。這個結果讓所有的臨床症狀都得到了合理解釋,醫療團隊立即調整治療方案,將抗生素更換為專門針對李斯特菌的藥物。
轉機很快出現,用藥后小陳的體溫明顯下降,最高僅37.3攝氏度,基本恢復正常。經過兩周的規范治療,小陳康復出院,但這次經歷給她身心帶來的創傷,卻需要更長時間來愈合。
李斯特菌究竟是什麼?為何具有如此大的殺傷力?這是一種致命的食源性病原菌,致死率高達20%~50%。它擁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夠在低溫、高鹽、低pH值等惡劣條件下存活,尤其在4~10攝氏度的冰箱冷藏溫度下能夠大肆繁殖,因此得名“冰箱殺手”。
這種細菌的藏身之處遍布日常食品:生奶源及其制品、冰激凌、生食的水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冷的熟食生食類、煙熏類海產等都可能被其污染。對於孕婦、嬰兒、老人、腫瘤患者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李斯特菌更是重點攻擊對象。數據顯示,孕婦感染李斯特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
更可怕的是,孕婦感染后,李斯特菌能夠通過胎盤、產道感染胎兒,導致流產、死胎、早產、新生兒敗血症等嚴重后果。
孕期食品安全三大防護措施
面對這個冰箱裡的“殺手”,准媽媽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和胎兒?專家提出了三個關鍵的防護措施:
首先,正確處理開封食品。所有開封后的食物都需要進行密封存放,並且要盡快食用,開封后的食品在冰箱中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密封保存不僅能防止李斯特菌污染,還能保持食物的新鮮度。
其次,嚴格實行生熟分開。冰箱內的食物儲存要做到生熟分區,避免交叉污染。同時,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等廚具也要嚴格分開,使用后要徹底清洗消毒。
最后,確保食物充分加熱。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要經過徹底加熱才能食用。李斯特菌雖然耐寒,但對高溫敏感,7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持續加熱兩分鐘就能將其殺滅。
李建煥醫生特別強調:“孕期一旦出現發熱、胎動異常等情況,必須立即就醫,絕不能掉以輕心。”
深圳晚報記者 林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